市人大代表王敏辉:
以数字基建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汉中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敏辉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提出加快新基建布局、推动数实融合的系统性建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王敏辉代表建议,应加速布局智能超算中心和5G-A网络,通过设立专项补贴基金支持运营商建设智算中心,同步推进万兆光网城市建设,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夯实底座。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他提出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支持企业在数据存储、传输和安全保护领域开展技术升级。
在数智赋能公共服务方面,王敏辉建议借鉴“DeepSeek+政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向智能化转型。同时着力打造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开发适老化智能终端;建设“一机游”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服务。“我们正与本地企业探索智慧工厂和数字农业示范项目,运用5G+AI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效能。”
对于文旅产业数字化,他提出:建设“数字汉文化博物馆”虚拟场景,推进高A级景区5G全覆盖及大数据平台建设;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场景创新,同步完善数据安全法规体系,构建良性发展生态。
王敏辉表示,通过系统推进数字基建、深化技术融合、完善政策支撑,将有效激活汉中数字经济动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记者乔妍)
市人大代表张仁杰:
构建枢纽型无人机生态圈
目前,汉中市航空产业总产值已达217亿元,拥有38家规上航空装备企业和1.2万名高技能人才,但无人机产业规模尚不足20亿元,核心环节缺失率高达60%。市人大代表、汉中金邦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仁杰指出:“汉中作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无人机产业具有战略紧迫性。”为此,他提出关于加快构建汉中枢纽型无人机产业生态圈的建议。
针对产业链断层问题,张仁杰提出实施“强链育群”工程,打造西部无人机产业枢纽,重点突破动力系统、智能载荷和数据链系统等问题,并建设“三区联动”载体。为激活发展动能,他建议构建“三位一体”体系,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单家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最高补贴2000万元,首台(套)设备采购给予30%财政补助,创建“天汉无人机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制度创新方面,张仁杰呼吁出台专项条例,划定半径50公里常态化试飞区,实施高端人才个税减免50%政策,每年发布20个政府示范采购场景。
“建议成立市长牵头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整合、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张仁杰说,应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第二批创建名单,通过举办中国(汉中)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推动技术合作、市场拓展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产业新地标。
(记者乔妍)
市政协委员刘海燕:
探寻新茶饮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汉中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380多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省第一位。但因茶产品科技研发创新不足,产品以传统茶叶为主,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较弱,传统茶叶加工销售越来越难,发展速度呈下滑趋势。
“新茶饮以新鲜食材、多元搭配和创新融合为特点,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市场规模迅猛增长,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3547亿元,门店达46万家。我们应充分把握机遇,发挥汉中132.4万亩茶园的原料资源优势和10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优势,形成自创新茶饮品牌的方式,进入新茶饮行业,为汉中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市政协委员刘海燕说道。
为此,她建议,推动新茶饮模式落地,政府积极行动,搭建招商合作平台,组织市内茶企对接喜茶、奈雪的茶等知名茶饮品牌,争取使汉中成为全国新茶饮供应链基地。同时,挖掘汉文化内涵,将张骞、两汉三国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茶叶产品中,打造特色IP文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此外,加强与陕理工等院校的校企合作,以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茶产品,通过茶金融吸引资本,助力新茶饮品牌打造。
(记者高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