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汉湿地公园,无数的生命脉动诠释着美好。江面上,水鸟轻轻掠过,荡开层层涟漪;湿地中,水草丰茂,鱼儿穿梭其间;堤岸旁,摄影爱好者“咔咔”按下快门,定格美好瞬间……碧波荡漾间,一幅人水和谐的城市画卷徐徐铺展。不断向好的湿地生态,是我市环境保护的鲜活注脚。
绿色生态和“两山两江”,是汉中的独特禀赋,也是汉中重塑竞争实力、发展形态、城市气质,进而超越现有能级与先进发达地区同台竞技最大的资本和最宝贵资源。
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两会会场上,绿色、生态成为代表委员关注、讨论的热点。
市政协委员、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刘军:
打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最后一公里”
垃圾分类是事关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大局的“生态大事”。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加快分类体系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1739个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1721个、分类桶44228个,分类收集覆盖率99%。
“全民参与,才能将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市政协委员、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刘军介绍,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知识宣传普及、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我市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他建议,切实打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最后一公里”,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平台,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语言,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多部门共同参与促进形成社会共识;增设特殊垃圾收购点,可借鉴医疗垃圾管理模式,在社区、学校、超市等人员聚集场所设立废旧电池、电灯、过期药品等回收箱,方便群众投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促进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产业化发展,扶持垃圾分类相关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抓好分类运输管理,加大中后端硬件及设备投入,合理配置分类运输车辆,大力落实清运单位责任,切实做到专车分类收集和清运,有效避免混收混运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大对确定为试点的小区或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投放、收集规范有序,重点要对清运单位和车辆做好监督检查,保证清运及时、规范。
市人大代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周永平:
持续强化绿色转型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汉中不仅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使命,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近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护好汉中的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一位企业家更是人大代表需要关注的问题。”2月19日,市人大代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周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提出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持续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同时,建议政府对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做好环保工作的内生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企业和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将按照要求持续加大环保投入,高标准开展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环保绩效A级企业达标、碳排放管控、能效标杆示范厂创建等工作,加快推动绿色转型,为汉中市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周永平说。
市人大代表、汉台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王若慧: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构建市民“幸福园”
初春的汉江泛起粼粼波光,天汉湿地公园内,翩翩朱鹮掠过水面,为第29个“世界湿地日”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显著提升。图为美丽的天汉湿地公园一角(资料图片)。记者汤江摄
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重要组成部分,汉中湿地版图涵盖河流、水库、滩涂等5类形态,汉江、嘉陵江等9处省级重要湿地如绿色动脉贯穿全域,是朱鹮等众多珍稀水禽赖以生存的和美家园。汉中这座占据全省15.8%湿地面积的生态城市,正以494.8平方千米的湿地网络,演绎着”保护湿地共筑未来”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我市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在走访调研中,我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湿地作为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保护好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市人大代表、汉台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王若慧说,要加强汉中湿地保护管理,构建市民“幸福园”。
她建议,由市人大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汉中市湿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从立法层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层级。要系统推进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行分级(重要湿地、一般湿地)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合理利用区)管控,坚持和谐共生生态理念、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着力发展宜居宜游城市生态经济。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加强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完善监管与惩处措施,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机制。要加强湿地公园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