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南郑县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29日)

南郑县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29日)

——2011329日在南郑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郑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南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南郑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72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14.65亿元,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20.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增长36.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18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4848元,增长21 %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过五年的努力,南郑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县人民政府紧扣率先突破发展目标任务,深化县情认识,廓清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率先突破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不断前移,保持陕南领先。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1%。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95130调整到17:52:31。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茶叶、烤烟、生猪、中药材、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农业总产值实现22.83亿元,年均增长6.9%。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烟厂技改、秦元公司扩产、北方民爆民用炸药生产线、汉中特材锌业公司10万吨锌合金、天鸿基楠木树铅锌矿、同利源公司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实现67.26亿元,年均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88亿元,年均增长18.2%。旅游经济增势强劲,黎坪景区顺利开园,并成功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天汉水城建设已经启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成,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油菜花节、茶叶节享誉省内外,南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旅游总收入2.74亿元,年均增长41.5%。金融、保险、通信、房地产、社区服务和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6亿元,年均增长15.9%。

    (二)基础条件发生巨变。五年来,县人民政府着眼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增强发展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提速,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3亿元,年均增长26.5%。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力推进周家坪、大河坎与汉中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实施了南郑大道东段、汉南大道、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幸福路、北一路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共投入资金近1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8倍,城镇化率39.5%。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和农村清洁工程,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投资6.97亿元,通车公路总里程2164公里,通乡率和通村率100%,西汉高速和南通公路建成通车,在建的宝巴高速、十天高速、西成高铁穿境而过,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贯通两省六县的交通网络。水利建设投入加大,累计投资2.78亿元,完成13座病险及震损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供水工程195处。电力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供电能力和安全性不断增强,大电网覆盖区内村通率实现100%。通讯设施更加完备,实现所有乡镇移动、电信信号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8.45万亩。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完成了灾民住房、教育、卫生、交通、水利、地质灾害点治理等一批灾后重建项目,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县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实施民生八大工程522个,完成投资13.7亿元,加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养老和医疗保障逐步覆盖、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2%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开始实施。群众住房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通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安居工程和扶贫移民搬迁等项目,改善了3923户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共投资15.6亿元,新建各类住房116万平米,其中建成保障性住房546套、3.13万平方米,解决了1364户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20.7平方米。就业基本稳定,在全省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市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86%以内,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5万人次。共投入5040万元用于农村扶贫开发项目,2.16万人实现脱贫。城镇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的2.4倍。

    (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免费,“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双高普九”深入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加强,相继实现了市级、省级、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城乡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龙岗寺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科技兴县“366工程”项目67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6项。创建成国家级老龄工作先进县和省级广电村村通示范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各类事故指标逐年下降。狠抓严打整治和信访工作,“平安南郑”创建扎实有效,全县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国土、统计、环保、供销、审计、监察、气象、档案、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和政策性破产任务,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44.4%提高到47.1%,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农林特产税(除烟叶税)全部取消,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省率先实施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乡镇卫生院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县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东方希望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煤化集团、北方民爆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县,成为推动南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五年共签约项目109个,实际到位资金32.65亿元,是“十五”的8.4倍。

    (六)民主法治持续加强。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419件,政协委员提案393件。不断加大基层民主和基层政权建设力度,推行阳光政务,扎实推进村务、厂务公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源头治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各项任务。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制定完善了规范政府运行和管理十项制度,健全了应急管理机制,组建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电子政务平台,优化投资环境,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县委缜密决策、科学运筹的结果,是县上几大班子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结果,是方方面面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参与南郑建设的中省市驻县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南郑率先突破发展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二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四是城乡统筹发展还不够;五是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抢占发展先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的部署,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汉中“双百”城市战略实施等重大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统筹发展、项目带动、对外开放和汉南一体化战略,强力推进城市经济、园区经济、旅游经济大发展,奋力把南郑打造成陕西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最佳人居县。“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8%,城镇化率达50%以上,林木绿化率67%,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思路和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速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经济大发展。围绕汉中“双百”城市战略,加快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周家坪—大河坎城市核心区建设,规划建设濂水大道、汉山大道,形成以周家坪—大河坎城市带为核心,向南北两翼拓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持续加大集镇建设开发力度,不断增强承载能力。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促进有条件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形成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5万人。

    (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园区经济大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创建成省级新兴工业示范县。一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产业、资金、技术向园区集聚,增强园区吸纳和承载能力。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梁山新型建材工业园区、碑坝矿业园区、草堰机电设备加工聚集区、阳春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建设。二要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卷烟、机电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冶金、农副产品加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更大优势。三要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资源开发加工型、大工业配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非公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5%

    (三)加速推进旅游业转型提质,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按照打造陕西旅游名县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建成中国优秀生态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黎坪、天汉水城两大国家级精品景区和汉江南岸生态休闲旅游带,尽快形成观光、休闲、度假(颐养)三路并进的产品体系。科学包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大力开发休闲娱乐、文化创意、艺术体验等旅游文化产品。提升旅游要素质量,形成市场定位准确、档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建成国家5A4A3A级旅游区各1个,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2.7%

    (四)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按照“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绿色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到2015年,全面完成67个重点村的建设任务。启动和实施3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持续加强农业水、电、路、渠、库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农村。

    (五)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按照“策划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搞好大配套、形成大格局”的思路,紧紧围绕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集中策划、储备、实施一批支撑长远、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以构建“大通道、大运输、大物流”为目标,着力改造提升县乡公路畅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灌渠改造、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力度,认真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全面提高一江两河堤防防洪能力。加快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中所110KV输变电和大河坎智能配电网工程,完成梁山、渔营变电站双电源增容工程。以建设“数字南郑”为目标,完善卫星传输网络和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高速、统一、开放、大容量的多媒体智能化公用信息平台。

    (六)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经济屏障。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县镇村创建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转变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七)加速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打造坚实和谐的社会基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多元投入、高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科技兴县“5311工程”,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启动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作,创建陕西教育强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医改步伐,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医疗防疫服务网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快文化艺术中心、社区、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和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城乡养老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综合公共安全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平安南郑,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健全和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持续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八)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融资瓶颈、改善投资建设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透明型政府。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更新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相信,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十二五”末,我县的经济将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一个富裕、文明、活力、秀美的南郑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推进南郑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意义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省市会议及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目标,认真实施“统筹发展、对外开放、项目带动、汉南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城市经济、旅游经济,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陕西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最佳人居县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84.4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增长35%;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24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80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亿元,增长20%;农业总产值24.88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370元,增长18%;旅游总收入3.79亿元,增长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18%;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调优产业结构。在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绿色化”要求,继续扶持壮大五大主导产业和后续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在平川丘陵优先发展茶叶、烤烟、生猪和蔬菜产业,在山区优先发展核桃产业。新发展良种茶园1万亩,低改茶园1.8万亩,引进、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6个。种植烤烟2.1万亩。生猪饲养总量130万头,建设60万头无抗生猪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新发展设施蔬菜6000亩、优质核桃8000亩。壮大附子、厚朴基地规模,加快神龙公司中药提取等生产线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完成产量4200吨。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一是促进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促进经营方式由分散型向产业化转变。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使土地资源向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产业升级转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年新培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个;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

    (二)优化布局,扩大总量,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

    以企业增效和财政增收为目标,以扩大总量和优化布局为重点,积极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工业发展思路,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优化工业布局。按照“两园两区”总体布局,加快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从今年起,凡新增产业项目都要在“两园两区”内集中发展。继续推进梁山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和碑坝矿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落实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统筹做好草堰机电设备加工聚集区和阳春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点。

    壮大支柱工业。持续加大对烟草、机电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工业的支持力度,全力促进汉中卷烟厂、华燕公司、长空公司、锌业特材公司、东方希望动物营养公司等12个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扩规上档、争创名牌、做大做强,实现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加快技改扩能。强力推进工业再翻番工程,抓紧实施一批工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建成10万吨锌合金、20万吨饲料、3万吨精炼油、60万吨粉磨站、重型卡车飞轮生产线等6个技改项目。加快鼎佳公司、金正米业、众禾公司3个新上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效。

    做强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中省市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全年新发展民营经济组织300个,完成总产值88.4亿元,实现增加值39.7亿元。

    (三)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建设最佳人居县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城乡联动,加快城市化步伐。

    完善城市功能。一是编制好城市规划。结合汉中“双百”城市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实施好城市供水管网二期改造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加快城市天然气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实现城市规划区内全覆盖。抓好公园广场建设,完成江南东路景观绿地项目,启动桥南广场及周边旧城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大河坎濂水公园,建成县城水上公园。三是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聚集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带动三产快速发展。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突出抓好省级重点镇新集镇和陕南百镇青树镇建设。同时,按照撤乡并镇新的区划,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文化大镇、旅游名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做好黎坪景区与陕西煤化集团的深度合作,完成开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中华龙山、黎坪假日酒店、环保宣教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完善提升南湖、红寺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天汉水城门户区及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启动龙岗遗址生态文化园、小南海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全力办好2011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南郑观花海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3-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围绕城乡居民衣、食、住、行、娱乐、购物等消费需求,制定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落实激励政策,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汉南大道、天汉大道为轴带,打造集商业购物、商务办公、旅游接待、休闲娱乐、高档居住为一体的商业综合区。改造提升和建设一批特色餐饮场所。启动圣水现代物流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电子商务、中介代理、商业保险、金融理财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消费维权“一会两站”建设,落实好促进消费的各项补贴政策,开拓农村市场,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启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健全城市管理各项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扎实开展整治交通秩序、取缔占道经营、规范建筑市场等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

    (四)建好设施,营造环境,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计划实施35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20个、新建15个,完成年度投资14.99亿元。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公示制、法人负责制和考核奖罚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工业、农业产业化、旅游及三产等方面招大商、引大资,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区域招商,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7亿元。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全力做好宝巴高速等省市交通重点项目的外围环境保障工作,完成西汉高速汉中东出口连接线南郑段改扩建工程。抓好县乡公路的升等改造,提高道路畅通能力。开工建设天汉大道延伸段,完成江南东路延伸段、江南西路延伸段、东昌街改造、北一路东段等道路工程建设,启动南郑县一级旅游客运站建设项目。做好汉山大道、濂水大道前期工作。二是加快电力保障建设。实施汉南大道、南一路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和碑坝、红庙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22个行政村10KV0.4KV线路改造工程,消灭无电村。三是加快通讯建设。不断完善通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县域内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00亩土地的开发、复垦、整理任务。实施好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法镇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任务。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7500亩。完成灌沟、白沙寨、华山沟3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云河水库建设。启动冷水河堤防治理工程,积极争取濂水河入汉江口堤防治理工程早日开工。改造渠系50公里,修复水毁工程50处,实现应灌尽灌。五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金,捆绑项目,持续抓好15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营造优美和谐环境。一是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重点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编制绿化规划,有力推动城市绿化工作,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林木绿化率65.5%,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实施亮化工程,对城市建成区内主要道路、重要建筑、广场进行亮化,打造优美的城市夜景,建制镇主要街道要实现亮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成区和建制镇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基本完成101个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村建设任务。二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以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引导公民、法人依法办事、和谐相处,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法治环境;加大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力度,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建设环境。

    (五)强化管理,注重服务,努力构建平安幸福南郑

    以保稳定、促和谐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切实解决民生热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平安幸福。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南郑”创建活动,全力提高“两率一度”;加强以“八张网”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依法解决合理诉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体系为重点,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监管措施,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高危行业的专项整治,及时治理各类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防控处置能力;深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县乡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多途径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年输出劳务14.5万人,实现收入13.5亿元。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建设益丰国际颐养中心,完成梁山、圣水、红庙3个片区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城市花园一期工程,建成廉租房640套,经济适用房750套,公租房500套,限价商品房300套,新增补贴家庭280户,逐步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新建农村安全饮水项目51个,解决2.2万人的饮水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2010年度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67户移民扶贫任务,启动2011年度5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做好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流浪乞讨人员、特殊困难群众的帮助和救助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推进“双高普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强化学校管理和教育环境综合整治。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启动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全县农民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成县医院综合大楼和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提高“国优县”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持续推进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构建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优先原则,强化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断改善县域环境质量。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强化国土资源执法,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突破75.3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突破60.2万亩,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强科技工作,实施好科技兴县“5311”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年度计划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发展文化和广电事业,整合文化资源,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建成县文化艺术中心,实施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加快“村村通”和广播应急系统建设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做好撤村并组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同时,进一步做好双拥、统计、物价、审计、档案、气象、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

    强化便民服务。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及大河坎、新集等分中心建设,做好机构改革后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中心办理,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加快发展城乡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加大市政公共设施管护力度,完善道路、广场、客运站、体育健身等场所的安保及便民设施,规范景区、街道地名标识,为当地群众和外来客商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始终围绕群众的需求转、不断顺应人民的新期待。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乡两级政府和工作人员要按照机构改革“三定”要求,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切实履行职责。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好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调研成果的采纳和落实。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连心攀亲、结对帮扶”主题活动,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使各级公务人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继续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抓班子、建队伍、正风气,促使政府工作人员遵章守纪。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确保政令畅通。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保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认真执行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重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制度、重要工作部署跟踪督查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精细化管理,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面对新期待,深感责任重大,站在新起点,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为建设陕西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最佳人居县而努力奋斗!

 

 

 

 

附:《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资金,专门用于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财政奖补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奖励和补助,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村内户外的公益事业。

2.“5311”工程:指抓好烟草业、矿产冶金业、新型建材业、机电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5个重点领域的科技进步;组织实施涵盖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的30个科技攻关项目;集中力量扶持10个农业科技机构;大力培育10个科技示范企业。

3.“六五”普法:指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4.“两园两区”:“两园”指梁山新型建材工业园和碑坝矿业园“两区”指草堰机电设备加工聚集区和阳春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5.“一会两站”:在乡镇、街道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在行政村、社区建立12315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

6.“两率一度”:指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和政法队伍形象满意度。

7.“八张网”:指街面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边界查控网、实有人口管理网、阵地控制网和虚拟社会管理网。

8.“双高普九”:指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

9.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指今后三年共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4所,确保各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县城和大河坎有23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

10.“新网工程”:指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旨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