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陕西省西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如诗如画、时尚现代的城市。“天府之国”说的是这里,“西北小江南”说的是这里,“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说的也是这里。这里的山川形胜、人文历史、气候生态、特产珍宝等等,无不在用事实告诉你——汉中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市域宁强。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地名漂移”延用至今。
汉中因历史而闻名。1994年,国务院批准汉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有史记载的4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汉中或属楚、或属秦、或属魏、或属蜀;元代建省后,汉中一直隶属陕西。汉中土地上,设过国、设过州、设过郡、设过道、设过路、设过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汉中市。在历次土地权属的争夺中,发生了无数征战厮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涌现出了众多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遗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印记。考古发现,市域内发掘出几十处旧、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迹,其中以南郑龙岗、西乡李家村文化遗迹最为典型,印证了汉中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穿越历史,我们仿佛看到:刘邦发配汉中时的满腹惆怅、到达汉中后的暗自窃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问鼎天下的雄才大略;萧何率众将士修筑五门堰的火热场面;韩信在拜将坛上降兵多多益善的踌躇满志;张良功成身退隐归山林、亦儒亦道的白衣秀士身影;我们还仿佛听到: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的冽冽西风;李固在朝堂上怒斥侫臣梁冀的义正严辞;张鲁“五斗米教”政权下人民安居乐业的田园牧歌;杨修多言“鸡肋”而断送满腹经纶的临终哀鸣……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褒河栈道展示了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石门十三品显示了书法艺术史上的举世无双;褒河激流留下了曹操即兴挥毫“衮雪”的珍贵墨迹;旧州铺遗存下刘备小心翼翼称王的青瓦土台;定军山诉说着老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精彩故事;古阳平关记录下诸葛亮“五出祁山”的疲惫身影;念佛岩回荡着法照“五会念佛”的袅袅佛音;仙人关、饶凤关、武休关辈辈人讲述着吴玠、吴璘兄弟三代人抗击金军80年的壮丽场景;汉江涟漪至今辉映着陆游吟哦爱国诗篇的流光倒影……明清以降,李自成、张献忠、蓝大顺、白莲教、太平军在汉中驰骋搏杀,给予封建王朝一次次沉重打击;民国时的汉中,中共陕南特委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压迫斗争;红25军、红29军、红四方面军在汉中与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国重要的战略后方,为建党建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追寻汉中历史名人的足迹,我们依稀听到历史的滚滚雷声。汉中历史群星灿烂,启迪后辈开创新篇。
汉中因气候物产而盛名。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市域2.7万平方公里,385万人生长于斯。这里居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属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区。山川相间,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湿度有度,生态环境宜人。正可谓“气候居南北之适中,物产兼东西之共有”。汉中的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居全省第一,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全国闻名。高等植物3000余种,素被称为“天然药库”,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全国驰名。农业主产大米、油菜,林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城固柑桔、西乡樱桃闻名遐迩;“汉中仙毫”茶叶荣获第31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著名小吃麻辣鸡、牛肉干、面皮、菜豆腐、罐罐茶等色香味形让人流连忘返。野生动物500多种,尤以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最为珍稀。探明矿藏60多种,宁强、略阳、勉县“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洋县的钒钛磁铁矿、西乡的石膏矿、镇巴的煤碳、石油、天然气等开发价值巨大。汉江、嘉陵江流经市域,水资源总量达146亿立方米。汉江水质最为优良,成为“南水北调”供北京、供西安的首选水源。凡到过汉中的人往往感慨不已,无不称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处处皆风景,气候最宜人,物产惹人醉,难忘汉中情”。
汉中,几经繁华,几经沧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苦难的汉中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任市委(地委)、市政府(行署)带领人民,励精图治,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新篇章,相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富裕城市目标,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六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毗邻地区前列,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2016年达到1156.49亿元,总量由全省第7进到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2016年达到1145.07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2016年达到105.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9%、2016年达到45.19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2.8:39.4,一产占比较2010年下降3.9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占比分别上升3.7、0.2个百分点。猪、药、茶、菜、渔五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1.7%,主导作用更为明显;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食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7.9%,骨干支撑更为有力;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8%,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非公经济占比达51.5%。
━━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9.9亿元,是“十一五”的3.8倍。2016年完成1209.89亿元,增长24.5%、居全省第1位;民间投资增速达35.6%,居全省第1位;我市促投资稳增长的典型经验受到中省肯定。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一大批事关汉中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支撑日益强劲。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520项减少到197项,精简率62.1%。率先在全省完成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创造“兴汉新区PPP典范”,教育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受到中省肯定,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医改先进市,组建了文化传媒集团。
━━生态文明成果丰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空气、水、土、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年度减排任务均超额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59.1%,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生支出六年累计达110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3%,年均增长15.8%。“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02%和15.79%;2016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595元、8855元,较上年增长8.3%、8.5%,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
汉中,犹如滚滚东逝的汉江:从远古历经坎坷向我们走来,向未来九曲回肠奔向大海。汉中因汉江哺育而熣灿,汉江因汉中明珠而绚烂。
汉中,历史和自然一体,科技与人文合璧。她既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又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女;既是一座无尽的宝藏,又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说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为过分,说她“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也算得体。但,大象无形,大美无垠。任何绞尽脑汁的解读都形相见拙,难免会有见仁见智、挂一漏万、盲人摸象之嫌。听景不如身临其境。倒不如请您走进汉中,用您的视觉、智慧和足迹去亲自领略她那——梦幻真容、无穷魅力和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