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汉中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2日

汉中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牵引“三市”共建,以“四个在汉中”率先突破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稳定在380万亩以上和100万吨以上。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精准落实各项惠民利企政策,保持经济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精准有效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抓好落实,保持援企惠企政策连续性,适时出台新的精准支持举措,畅通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深化“千人帮千企”活动,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银企对接等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回稳向好。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依法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持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二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实施重点项目386个,完成年度投资784.08亿元。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推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开工、半年一观摩”,对集中开工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并将建设进度纳入考核。继续实施稳投资专班工作机制,制定落实年度稳投资工作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形成“项目包”“责任状”,对项目进度实行月统计通报制度,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形成压力倒逼机制,持续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竣工投产率。推动汉台区君泰航空科技产业园、陕飞公司技改扩能等211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上半年投资完成率达到60%以上;力促经开区传感器研发生产、钢带冷轧热镀等175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上半年和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到80%、100%;推进滨江天致学校、学研小镇、年产1万吨新型药用辅料生产线及研发中心等165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做实项目要素保障。坚持稳投资工作“四个一”机制,对专项债、中省预算内投资、招商引资等项目问题继续实行清单管理,定期交办、跟踪督办、限期办结,最大限度破解项目建设突出难题。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改造升级,完善部门间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市县同步开展重点项目政银企月度对接活动,确保重点项目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动态谋划储备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聚焦“四个在汉中”、“两新一重”、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通过开门纳谏、放开思路、借智借力、群策群力等方式抓紧谋划生成项目,争取全年谋划项目数量不低于310个。三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继续策划开展“消费促进季”活动,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汽车、住房、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赛会经济,推动文化、旅游与商品消费、餐饮消费联动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支持直播电商、数字消费等发展,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积极发展家政、养老、托育、康养等服务消费,扩大定制、体验、智能、绿色等消费规模,培育消费新业态。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60亿元。

(二)强化产业发展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参与西部创新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通过“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等方式,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用好循环经济研究院、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平台,加强与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交大科技园汉中园、航空智慧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建设,争取更多科技成果来汉转化。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60户。二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行动。实行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着力培育集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加快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陕南特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加大中小企业引育力度,持续深化“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新培育“五上”企业260户。三是实施制造业升级工程。加快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基地、高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高端原料药新区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建立装备制造、现代材料和绿色食药等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梯次推进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四是实施幸福产业突破工程。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幸福产业提速发展。加快天汉文化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兴汉新区汉文化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紫柏山、华阳、黎坪、青木川等景区5A级创建,力争实现5A级景区“零突破”,高规格办好系列节庆活动,着力扩大旅游消费,争取全年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0亿元。五是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加快推进镇巴页岩气勘探开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天汉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大数据、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诊疗等数字服务业;加快推进区域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新一代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数字经济生态链。六是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两烟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陕南特产物流园、秦巴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本土服务业龙头企业。七是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工业园区市场化改革,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与各县域工业园区深度整合,启动5平方公里“飞地园区”建设。通过资产整合,推动“市带县”发行企业债取得重大突破,提高全市园区建设市场化融资能力。加速释放园区整合提升效应,搭建产业招商基金,加快聚集一批引领性的大企业、大项目。

(三)协同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城乡共同繁荣。一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编制《汉中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以“四个在汉中”为引领,加快中心城区板块化、组团式发展,促进南郑融入主城区,抓好兴汉新区、滨江新区、龙岗新区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望江路南段、黄家塘小学以东片区等中心城区棚改项目建设,力争纳入年度计划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断头路,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坚定不移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支持县区搭建产业承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合作、政策协同“五大平台”,用足用好省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县区培育1-2个特色优势产业链,支持汉台、南郑、城固做强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板块,洋县、西乡做大生态价值转换板块,勉县、宁强、略阳、镇巴做优绿色循环产业示范板块,留坝、佛坪做特旅游业突破板块,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特色县、循环经济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县城、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范特色小城镇发展,完善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补齐县城城镇化短板,促进县城扩容提质。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投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生猪稳产保供和疫病防控,加快恢复产能。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用好“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推行“品牌运营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努力实现群众增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汇资源、拓空间,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及企业关切问题调研,靶向施策,治痛点、攻难点、疏堵点,着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出台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全程网上办”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坚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制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开竞争性业务,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和市场化转型,支持经开集团以市场化模式注册发行企业债和债券融资工具。落实《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完善信用归集、红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工作流程,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三是更大力度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充分利用汉中(上海)科技创新示范中心、苏陕合作“园中园”、西安“汉中飞地”等开放平台作用,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要素资源,吸引各类要素向汉中汇聚,提升经济外向度水平。借势西安港务区平台优势,加快“汉西欧”班列落地进程,加快汉巴渝铁路、镇巴至川陕界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汉中机场扩建工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大西安,融入成渝、关天、江汉经济圈,运用市场理念和“投行思维”,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集聚一大批优质项目、龙头企业、高端资源来汉兴业。全年内资到位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1360亿元、9000万美元。

(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建设美丽汉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一是加强秦巴生态保护。严格执行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落实秦巴区域建设项目管理职责,强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常态化开展“五乱”问题整治,积极推动尾矿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小水电实现“应退尽退”。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秦巴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做好散煤削减、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加快实施宁强至汉中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项目,建成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加快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我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三是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坚决落实中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举措,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大力支持节能减碳及替代改造项目,加强清洁能源保障,推行重点用能企业用能预算管理,积极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落实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一是多管齐下稳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谋划实施一批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重大项目,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更充分就业。支持产教融合发展,扩大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就业质量。二是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出台《汉中市“十四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七普”人口规模和分布特点,科学编制社会领域项目建设规划。更加关注“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普惠托育和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现突破、加速落地。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支持产教融合发展,规范民办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和文物保护。推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全力保障“十四运”圆满举办。三是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工作。发挥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风险预研预判和管控处置,加快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优先保障民生用能。认真贯彻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新上项目财力论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做好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统筹抓好天然气长输管线、电力基础设施安全监管,确保重点领域风险安全可控。持续盯紧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附件:汉中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0年完成

2021年计划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   

1593.4

0.9

7左右

    其中:一产

亿   

261.36

4.2

5左右

          二产

亿   

641.48

-0.4

8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   

-1

9左右

          三产

亿   

690.56

1.1

7左右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   

-3.3

7以上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102.3

2.3

103左右

3左右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519.84

-6.2

562

8以上

五、财政总收入

亿   

122.6

8.4(同口径)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   

49.2

6.1(同口径)

6.5左右(同口径)

六、货物进出口额

亿   

19.5

93.2

21.1

8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417

4.8

37515

9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37

7.6

13131

10左右

八、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3.8

3.3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7

4.3以内

九、粮食安全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382.5

380以上

    粮食总产

万吨

108.53

100以上

十、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0025

0.0024

十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万吨标准煤

967

3.3以内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2015年下降16%

下降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万元

-3.89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6.7

    氨氮排放量

万吨

-6.7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0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