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数字中国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数据要素配置,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治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深耕数据要素培育,构建起联通省市县、部门广覆盖、服务多样化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大大激活了数据要素价值潜能,在实现数据有序汇聚、规范治理,高效利用、全面赋能上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汇聚各类数据4.38亿余条,各类应用调取数据共计1.01亿余次,汉中数据资源指标在省级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二;通过数据比对查补税款超4亿元、校准社保等人员信息3.5万条,挖掘数据应用提升了治理成效。
创新谋划建好“集结点”,持续打造数据平台。谋划推动“一主两翼”的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构建了功能完备、统一规范、层次分明、安全可靠的市县一体化大数据体系。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集成全市二维、部分三维和卫星影像地图数据,接入经济分析、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域”的功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覆盖60个市级部门单位、11个县区、4个管委会和530个县级部门单位,实现数据汇集共享、融合治理、分析展示、安全保障等能力;视频监管平台汇聚全市1.4万路视频,涵盖公安治安、市场主体、明厨亮灶、工地监控、秸秆禁烧、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大危险源企业监控及水利、林业、地灾监测视频,形成公共场所监管运行状态“全景画像”。平台打造增强了资源共享性,节约了建设成本。
纵横结合贯通“大动脉”,全力构建数据通道。针对行业应用系统大部分为中省部署,无法直接实现数据交换的现实困难,纵向联通陕西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197个中省数据接口,直连教育、信用、法院、卫健等省级行业系统,共计回流数据资源9461万条,实现中省数据跨层级共享交换,打造数据回流共享“高速公路”。横向打通房产交易、12345、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秦创原创新驱动、旅游咨询、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等16个市级自建行业系统,对外提供197个数据接口和库表服务,累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1.1万余次,贯通数据流通“大动脉”。
聚管统筹做大“共享池”,厚植深耕数据资源。坚持数据“广泛聚”和“分类管”相结合,推进市县数据资源汇集整合和专题数据库规范管理。数据汇集方面,逐年梳理印发数据目录,累计梳理市级数据目录356项、县区数据目录2265项,累计汇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类数据4.38亿余条、城市部件数据20余万条、动态视频数据7400余路。数据规范化治理方面,建成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及房产信息、社会保障、经济分析等专题数据库10个,形成了多层级、多行业、多维度的数据资源池。
共享比对释放“生产力”,持续彰显数据价值。市大数据平台有力支撑了政务服务、社会信用、社保一体化、金融超市、智慧旅游等10余个数据应用场景,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高效流通和应用。市税务局累计筛选风险纳税人查补税款超4亿元,市民政局累计核对低保、特困人口疑似信息超3万条,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使不动产业务平均办结时长缩短至2天,累计办理业务近4万件,市住建局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租房“掌上办”,办理周期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累计筛查公租房复核可疑线索超2000条,市卫健委在全省率先通过陕西省高龄补贴系统协查发现疑似信息2647条。各行业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成效明显,实现以“数据之治”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