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16万株优质苗成汉中春耕“硬核装备”

政府补贴一半价,供给全市26个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眼下正值春耕备播的黄金时节,3月6日,汉台区铺镇芦坝村蔬菜育苗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一盘盘整齐排列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种苗青翠茁壮,工人们正忙着挑选、装箱,准备将这批集约化培育的优质种苗送往全市26个农业经营主体。

作为全市蔬菜产业升级的核心育苗基地,这里不仅承载着春耕的希望,更成为当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基地负责人景建利一边指导工人装箱,一边向围拢的农户讲解口感型番茄和樱桃番茄的定植移栽、吊蔓整枝、肥水管控、病虫防控等种植关键技术。

这位略阳县出身的“蔬菜达人”,曾在山东寿光深耕多年,苦心钻研先进种植技术,2023年回到家乡汉中,与市农业技术与推广培训中心、汉台区蔬果中心联手打造现代化育苗基地,将寿光的“蔬菜基因”融入秦巴山区的沃土。

近年来,为构建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全市构建起“政府搭台、科技赋能、市场牵引”的三维体系,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下,2023年建成了这个育苗基地,如今已实现年育苗300万株的产能。通过嫁接育苗、基质栽培等技术创新,每年可生产3茬优质种苗,不仅能满足全市蔬菜种植需求,还能辐射至四川、湖北、甘肃等毗邻省份。

市农业技术与推广培训中心蔬菜技术研究与推广站站长刘勇介绍,近年来全市围绕“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目标,累计引进30余个蔬菜新品种,经2年试验筛选出12个适应当地生态的良种。2024-2025年针对种植面积较大的番茄、辣椒,从12个品种中优选了普罗旺斯番茄、京番系列口感番茄、梦想迷恋樱桃番茄及陕椒2018等3个品类7个品种,在育苗基地培育了16.23万株优质种苗,通过项目经费补贴,以成本价50%的优惠供给全市26个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我们通过种苗补贴降低农户试种风险,配合全程技术指导,让好品种真正转化为好收益。”

科技赋能的效益正在田间显现。汉台区建新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建新的大棚里,采用四膜覆盖技术的西葫芦已挂满嫩果,预计3月15日即可上市,较传统种植提前20天。“去年试种了市农业技术与推广培训中心提供的普罗旺斯番茄和陕椒2018辣椒新品种,市场认可度很好,价格也高,收益增长了20%,今年我打算再扩种5000株。”他掀开保温膜,展示着即将抢“鲜”上市的西葫芦。

南郑区种植大户李传斌更是信心满满,一次性领取了1万株优质种苗,“去年参加市里组织的番茄品鉴会后,我就认定新品种有市场。现在有补贴苗和专家指导,我不仅要自己种好,还要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升级。”

为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我市构建起“田间服务+云端指导”双轨体系。“从选种育苗到市场销售,我们聚焦全链条服务。”市农业技术与推广培训中心主任刘亮表示,全市农技人员每年三分之二工作时间必须扎根田间,同时建立微信技术群,10余名专家24小时在线答疑,用精准服务打破“技术悬浮”,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种苗发放前,该中心还召集县区技术干部、示范户,针对各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的栽培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品种都有明白纸,每户农民都有技术包”。随着新一轮优质种苗的播撒,汉中的蔬菜版图上,更多“科技绿”正在秦巴大地蓬勃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