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一辆收割机在勉县老道寺镇老道寺社区沙家庄村忙碌作业。通讯员郭泽斌摄
眼下,我市122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迎来开镰收割。连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农机技术服务,统筹调度收割机械,指导农户抢抓农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8月27日,在城固县上元观镇李家咀村,连片稻田翻滚着金色波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粒被快速收集,秸秆则被粉碎后均匀还田。
“我今年种植了50多亩水稻,以前人工收割需要半个月左右,现在用收割机,两三天就能收完。”该村种粮大户刘彦鹏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丰收场景满脸喜悦。他介绍,今年水稻亩产在1300斤以上,一年毛收入能有7到8万元。
像刘彦鹏一样受益于机械化收割的农户不在少数。跨区作业农机手吕俊武已是第4年来到城固县参与秋收,今年,他带着2台新型联合收割机已在此奋战了5天。
“我每天能收20多亩,按照100元每亩的价格收费,等这边收完了,就回老家洋县继续作业。”吕俊武说,各地农机服务站会及时发布跨区作业信息,让他们走到哪儿都不愁没活干。
吕俊武的精细化作业,得到了现场农机专家的认可。“从现场收割情况看,割茬高度控制在15公分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籽粒损失率极低,完全达到机收减损标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勇深入田间察看后表示,机械化收割不仅能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还能实现秸秆还田,既减少了焚烧污染,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真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节支增收。
“我们在全市设立了50个水稻机收减损监测点,开展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和监测。同时,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李勇说。
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农机在秋收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市专门成立了秋收农机作业指挥部,统筹协调县区分区作战。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平台,实时发布市场行情、天气预警、机具供需等信息,引导农机手精准对接作业需求。同时,设立了19个跨区机收服务站,开通了12部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公布了27部农机故障抢修服务热线电话,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检修机具1.45万台套,74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91个粮食烘干网点随时待命,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秋霖天气,保障收割作业不间断。
在汉台区河东店镇青禾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烘干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清理、检修烘干设备,为即将到来的大批量稻谷烘干做最后调试。该合作社不仅为社员提供专业烘干服务,还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订单稻谷,切实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今年水稻生长前期虽遭遇干旱,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应对,全市水稻生产依然保持增产增收态势。”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水稻首席专家、研究员张万春说。他提醒广大农户,应在水稻成熟度达95%的最佳时期及时收割,避免抢早或延收,最大限度保障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