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新春走基层 汉山村:腊味 年味 幸福味

腊月里的汉山村,并不特别冷。春节临近,家家户户把窗户擦得透亮,阳光落下来,明晃晃的,更是多了几分暖意。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神情舒展开来,里里外外收拾着屋子,前前后后准备着年食。

这个位于秦巴山区的村子有着熏烤腊肉的传统。2月3日,记者走进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山村,不时能闻到柴草燃烧的烟火味儿混着熏好的腊肉香味儿。

“过年买了1600多块钱的肉,除了熏腊肉,还留了不少新鲜的。现在条件好了,过年肯定要多做些菜,吃好喝好了过年才‘攒劲儿’。”说着,77岁的屈怀芳老人拉开双开门冰箱,冷冻区满满当当塞着各种肉。

汉山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近年来,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契机,汉山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以农家餐饮、乡村民宿、休闲垂钓、农业观光、赏花摘果、登山漫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景区,建成了猕猴桃、蓝莓、黄桃、月季、玫瑰等8个产业园。现在,村里四季有花,三季有果,游人如织;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1.4万元;汉山村还被确定为汉中市乡村振兴试点村。

“这几年村子变化确实大,不敢想的事情都实现了。”屈怀芳说,她平时就在产业园里务工,一天的劳务收入有六七十元,加上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的收入,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

产业园给了像屈怀芳这样60岁以上且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务工增收的机会。何建文和老伴儿也是受益者。之前,何建文的老伴儿患有慢性病,本来就没什么收入的家庭因病致贫。被识别为贫困户后,看病的花费大部分能报销。平时,两口子在产业园里锄草、施肥,干些力所能及的杂务,每人每天还能挣60元。“现在村里的老人手里都不缺钱,自己想买啥就买。过年家里买了几十斤肉,还杀了三只鸡。”何建文说,“园子里忙的时候,大伙儿都去干活。不忙的时候还能在小广场上跳舞,日子确实越来越好了。”

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李玉兰和丈夫在离“花溪谷”景点三百来米远的地方开了一家“云水谣”农家乐。之前,丈夫和婆婆身体不好,村里也没啥产业,她和丈夫只好外出打工,同时还要兼顾家里的地,一年到头地奔忙,年底也没多少结余。

2017年,在村里的扶持下,李玉兰“下了大决心”,回来开办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超出预期的好。“春夏赏花,秋天摘果子,冬天摘草莓,周边还有金石谷等景观,每个季节都有地方耍。客人多了,我们的生意自然也好了。去年,农家乐的毛收入有十几万元。”李玉兰介绍,许多游客都对农家腊肉的味道赞赏有加,回去的时候还要带走一些。去年,她准备了1000公斤腊肉,竟然都不够卖,今年又多准备了500公斤。

深山人家,家藏腊肉的多寡,曾是衡量贫富的标志。现在,汉山村里,一排排黄里透红的腊肉,增添了过年的喜气,也沉淀着人们一年收获的幸福。(记者 刘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