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堂教授在宁强成功破译天麻生长“密码”,开启了天麻野生变家种的先河。
近年来,宁强县锚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农产品主产县发展定位,做强天麻首位产业,积极开展农业升级、工业提速、文旅点燃“三大行动”,走出一条山区生态县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5日,走进位于宁强县汉源街道二道河村的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基地负责人张远鸿和几名工人正在育种大棚内忙碌。
“最近是乌天麻种植的关键时期,10月将迎来丰收季。”张远鸿向记者介绍,宁强天麻质优、性佳、个大、体圆、肉质肥厚,其天麻素含量平均达到0.45%,远高于药典标准,而种植在高海拔山区的乌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可达1.2%。
今年41岁的张远鸿出生于宁强县二郎坝镇白果树村,2015年,他在政策扶持下返乡创业,成立了陕西羌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在高海拔地区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目前有羌乌天麻基地16个,林下生态种植基地10个,种子繁育基地6个,2023年的产值达2000多万元。儿时记忆里常挖的乌天麻变成了乡亲们的‘金疙瘩’。”张远鸿说。
乌天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以后,张远鸿和团队又开发了乌天麻粉、乌天麻片、乌天麻养生酒等系列产品。“如今,乌天麻面条、乌天麻面皮、乌天麻凉粉等系列保健食品已摆上酒店宴席,备受消费者青睐。”张远鸿介绍。
与张远鸿不同,宁强真菌研究所负责人张怀荣多年来致力于钻研天麻生长所需的萌发菌、蜜环菌两种真菌,做好天麻产业前端的技术攻关。
不同于一般的作物,天麻人工种植需要使用萌发菌、蜜环菌。如果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一般种植户很难精准使用这两种真菌。
“近年来,天麻产业面临蜜环菌品种退化的困境,作为菌种生产方,我持续选育优质品种,自主选育出羌蜜41蜜环菌菌株等产品,并将优良的天麻‘两菌’在全国天麻产区大面积推广。”张怀荣说。
目前,宁强真菌研究所的天麻萌发菌菌种种源稳定,占全国75%的市场份额,蜜环菌菌种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作为天麻适生区,宁强县燕子砭镇、阳平关镇种植天麻历史悠久且产量稳定。为给广大中药材种植户和客商提供更专业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宁强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应运而生。
6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小鱼山村的宁强天麻国际交易中心,交易大厅内分类堆放着天麻、淫羊藿、汉八味等药材。
“交易中心去年10月15日开业,每逢周三、周日集中开市。”宁强天麻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卢建军介绍,目前,宁强县天麻产业园里的交易中心、加工厂和仓储中心已建成投用,项目二期天麻精深加工项目、食药同源产品开发加工项目正在招商中。
如何发挥生态优势,将天麻产业发展壮大,是宁强县持续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宁强县建立天麻“两菌”研发中心、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完善“研产加销”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加工转化率,开发系列产品20余种,以天麻为代表的绿色食药产业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就业13.4万人。5月30日,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授予宁强县“中国天麻之乡”荣誉称号。
“下一步,宁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聚焦全省农产品主产县发展定位,把壮大绿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做强富民利民的首位产业,建好提速发展的载体平台,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绿色工业集群,点燃文旅消费的强大引擎,努力走出山区生态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宁强县委书记李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