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之源、羌族故里的宁强,有一支特殊的检察队伍——宁强县人民检察院“爱心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
2016年成立以来,“爱心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综合履行“捕、诉、监、防、教”一体化检察职能,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保护原则,推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帮扶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关爱困境留守儿童,形成“人性化司法、持续性救助、立体式帮教、综合性保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色。
“我们立足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要求,持续擦亮‘爱心妈妈’品牌,创新普法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和‘检爱同行共护花开’未成年人检察主题开放日活动,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段成长之路。”7月4日,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孙涛说。
截至目前,宁强县人民检察院普法活动已覆盖教职工、家长、学生万余人。
关爱留守儿童是宁强县“爱心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爱心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举行“点亮微心愿圆梦公益行”“光影圆梦”活动等,为近千名儿童送去笔记本、水彩笔、书籍等学习用品。
6月25日,作为“爱心妈妈”的宁强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助理张诗雨和宁强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张雨薇提着牛奶、大米和玩偶等慰问品,去看望一位特殊的留守儿童。
“2021年,因为一场意外,10个月大的小圆(化名)成了‘事实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我们在办案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落实司法救助政策,与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妇联积极协调和沟通,为小圆解决了低保、民政救助,保障了小圆的基本生活。今天是例行回访,看看孩子最近的情况。”张雨薇说。
“案件办理结束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结束。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履职优势,以‘爱心妈妈’品牌为载体,不断扩大‘爱心妈妈’朋友圈,协同妇联、民政等部门,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张诗雨说。
同一天,在代家坝镇初级中学“爱心妈妈”工作驿站,初二学生梁靖雯和陈天昊然在复习《道德与法治》。
“我们在准备期末考试。这里有许多法律相关的课外书,对课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同学们经常来这里自习。”梁靖雯说。
“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部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会定期在这里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与孩子们谈心交流,倾听孩子们的烦恼,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关怀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相信在检校双方密切配合下,一定能将这里打造成未成年人的‘心灵港湾’,为更多的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代家坝镇初级中学教师李丹说。
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宁强县人民检察院选派包括检察长在内的18名检察官担任辖区28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指导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充分普法、全面履职,扎扎实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
“大家知道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吗?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落入网络诈骗陷阱……”在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的宁强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张雨薇时常化身“老师”,为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这种上课形式生动有趣,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我将从自身做起,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争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青年。”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周忠诚说。
“宁强县人民检察院与我校联合建设的法治教育基地,在邀请法律工作者进校指导的同时,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真实案例分享、模拟法庭、AI情景体验等沉浸式教学,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实践,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的深度,对于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为法治社会建设储备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政治教师邵华说。
“2024年5月,宁强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截至目前,基地共开展普法教育25次,惠及全县1700余名中小学生。”张诗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