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宁强:礼仪新风润羌州

本报记者王帅

“党建引领图发展,礼仪新风润羌州……”7月10日下午,正在宁强县城中心广场参加农副产品推介会的市民突然被一阵激昂的鼓乐声吸引,原来是宁强县礼仪协会成员参与组建的文明新风宣讲团利用群众在此集中采购的时机,积极宣传新事新办、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尚。宁强县礼仪协会会长李林说,协会党支部先后获得汉中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四星级社会组织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宁强县礼仪协会的前身是宁强县红白理事协会,是2014年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2024年更名为宁强县礼仪协会,现有会员120余人,党员16人。

李林告诉记者,多年来,协会党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开展好各项工作,先后与三泉文艺社党支部、羌州路社区党支部、大安镇金牛社区党支部等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做到党建融合联动、资源共享共创共建,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根基强壮。“协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比如我们协会的老党员杨勇贤同志,他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矛盾调解、移风易俗、抗洪救灾、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林说。

6月18日,在宁强县高寨子街道筒车河社区的一个婚礼现场,李林的“宴席讲堂”又开始了。“杜绝高价彩礼,节俭操办婚宴……”婚礼现场,李林带领新风宣讲团为来宾深入阐释移风易俗的紧迫性。

作为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林见证了宁强婚庆的变迁。早些年,宁强传统婚庆讲究颇多,从婚前的“下定、大定、小定”,到婚礼当天冗长复杂的流程,一场婚礼下来往往要持续四五天。彩礼金额也水涨船高,一度让许多家庭倍感压力。

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变化显著。宁强县礼仪协会参与推动的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农村婚宴时间缩短,彩礼金额减少,集体婚礼成为新潮流。宁强已举办6场羌族集体婚礼,百余对新人借此开启幸福生活。此外,婚礼形式日益多样,户外婚礼等纷纷涌现。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取代了低俗的婚庆演艺,传统的敲锣打鼓、扭秧歌以及自创的健康文艺节目回归,让婚礼氛围喜庆又文明。

每一个会员就是一剂红色“酵母”。李林表示,协会利用会员分布广、覆盖面大的优势,在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红白喜事的过程中,协会党支部倡导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在简化程序、减少开支的同时,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