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宁强:党旗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王帅

常年奔波在陕川交通要道的司机,很多人都喜欢在路过宁强县韩家坝收费站时歇歇脚。

2023年5月,宁强县首个“司机之家”在韩家坝收费站院内建成投用。这里设有休息、餐饮、如厕、淋浴等服务功能区,能够让司乘人员“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同时,“司机之家”还设立了红色书屋,为司机提供精神食粮。

宁强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司机之家”是宁强在党建引领下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生动实践。它为司机群体提供了温馨港湾,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宁强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近年来,随着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交通运输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这里活跃着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宁强县以党建为引擎,通过建强阵地、精准服务,推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让党旗在产业链上、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红色驿站”成暖心港湾

“以前,跑车在外,组织生活总跟不上。现在,有了‘红色驿站’,随时能参加学习,心里踏实多了。”7月28日,党员、货车司机丁开敏说。

针对新兴领域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的问题,宁强县以“红色驿站”为载体,构建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

大安镇地处宁强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有宁强“东大门”之称。2023年4月,大安镇聚焦新就业群体、“一老一小”的现实需求,打造全县第一家党建赋能、一核多元的“红色驿站”,设置惠民食堂、共享图书室、老年大学、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等功能区,建起基层党组织连接群众的新阵地。

大安镇大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蓉蓉介绍,大安镇“红色驿站”党支部联合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通过党员信息平台精准比对,建立起新业态党员的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驿站创新“双联双管”机制,快递小哥、抖音“红人”等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驿站参与组织生活,实现了“流动不流失”。

为强化服务支撑,宁强还在全县选聘16名具备党建、法律等专长的指导员,在驿站设置“移动办公桌”,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

截至目前,宁强县已建成功能各异的红色阵地34个,形成多个“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新兴领域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

“9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两素一汤,吃饱了跑单更有劲。”外卖骑手袁亮展示着刚收到的营养餐,脸上满是笑意。

宁强县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针对新就业群体和“一老一小”的差异化需求,推出一系列“暖新”举措。

大安“红色驿站”的惠民食堂日均为270余名老人提供3元爱心餐,通过“夏日清凉”活动送出西瓜、奶茶等礼包1600余份;韩家坝“司机之家”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累计救助司乘40余次;驿站联合当地卫生院开展义诊23场……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体现在树新风上。

宁强县礼仪协会理事彭安章为儿子举办婚礼时,带头响应“零彩礼”倡议。他表示:“我作为一名党员,又是礼仪协会的理事,有责任和义务为弘扬社会新风尚贡献力量。”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低价彩礼,新事新办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共绘新兴领域治理新图景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宁强县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推动新兴领域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

6月17日,在位于宁强县大安镇石窝金村的“红色驿站”,记者看到,这里不仅为司机提供休憩服务,还搭建了农特产品展销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让羌绣、茶叶等特产走向全国。

石窝金村党支部书记黎正勤告诉记者,驿站与当地合作社、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展售场地,降低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村里的土蜂蜜以前只能通过集市售卖,现在有了驿站的展柜,游客和过往司机随时都能买,销量翻了一番。”黎正勤说。

2024年5月,宁强县成立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12个涵盖县直部门、镇(街道)、企业的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工作格局。

截至去年底,在宁强县,茶叶种植区域已覆盖汉源、高寨子、胡家坝等11个镇、2个街道的107个行政村。宁强县茶园总面积18.11万亩,带动2.85万户农户近10万人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