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沉下去干工作 实打实找路子

国网汉中供电公司以党建促脱贫侧记

8月12日,走进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仰天坪村,只见红墙白瓦干净整洁,水泥道路平整通畅,引水管道通向各家各户,一排排路灯在稻田掩映中向远处延伸……

仰天坪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路远、水少、地薄。2017年以前,村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26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汉中供电公司2017年全面驻点帮扶仰天坪村。该公司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深化“党建+”载体,加强仰天坪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等产业项目,帮助仰天坪村在2019年顺利脱贫,并持续巩固和拓展扶贫工作成果。

为村里建个好支部

走道两脚泥,吃水靠下雨,天黑路难行……2017年,汉中供电公司扶贫工作队来到定点帮扶的仰天坪村时,当时村里的场景让该公司驻仰天坪村第一书记黄耀军记忆犹新。“开会时,全村20个党员,连板凳都不够坐。”仰天坪村党支部书记巫应惠说着当时村委会办公室的情况。

向汉中市政府和汉中供电公司党委汇报情况后,扶贫工作队决定把“建阵地、筑堡垒、抓队伍、聚人心”作为驻村扶贫的重点工作,同时为村里争取到了修缮村委会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开展组织生活。重建后的村委会焕然一新,办公桌椅,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屏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有了这样的新场所,党员们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更高了,群众也把这里当做了‘娘家’。”巫应惠说。

黄耀军和扶贫工作队还查阅信息台账,与村党支部成员交流沟通,梳理该村党支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党建工作中管理薄弱的情况,针对性制订党建帮扶计划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促进村党支部基础管理更加规范、活动开展更加有序。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村党支部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党员带头领着村民干

2017年9月,满满一车鸡苗、仔猪、木耳菌棒运到了仰天坪村。这是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采购的。眼见着村党支部的工作有了起色,黄耀军和扶贫工作队谋划起帮村里增收的事。经过商量,他们决定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生态土鸡、土猪养殖产业,以“企业党支部+贫困户”模式打造集助力脱贫和党性教育于一体的功能型责任田。

可现实给黄耀军泼了盆冷水:这些东西贫困户不愿养、不愿种。“弄这干啥,费心费力还浪费粮食。”当时的贫困户巫通忠说。黄耀军仔细了解才知道,贫困户有的缺乏种养殖、种植技术,有的担心东西未来没销路。

“归根结底是因为穷怕了。这个时候,咱们党员就应该带头上!”黄耀军联合巫应惠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决定由党员给大家带个头。

会后,村里的党员把鸡苗、仔猪和木耳菌棒领了回去。黄耀军和扶贫工作队则当起了“后勤大队”,买来种植、养殖技术书籍,请来农业专家现场讲解,让党员们先行先试有了底气。

2018年年初,第一批鸡、猪出笼出栏,木耳也有一个好收成。黄耀军和扶贫工作队注册“仰天帮扶记”微信公众号,宣传村里的农产品。

工作队队员既当“猪司令”“鸡倌”,又当代言人、快递员,大力拓展贫困村的“朋友圈”。渐渐地,这些山里的土鸡、土鸡蛋、腊肉等绿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每次都供不应求。

党员们带了好头,仰天坪村的贫困户们也有了热情,争相报名参与。巫通忠也领了15只鸡苗和两头猪仔。“我算明白了,只要人勤快,没有过不好的日子!”他说。

2018~2019年,仰天坪村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79.5万余元,村集体收入有7万余元,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近3500元。

结对共建汇聚合力

立秋时节,仰天坪村“党员扶贫责任田”迎来了丰收,黄瓜、茄子、豆角等蔬菜长势喜人。这些蔬菜收获并出售后,收益将作为消费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支部共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说起这块田地,汉中供电公司机关二支部书记王丹菊感触颇深。2019年春天,机关二支部与仰天坪村党支部通过联办“党员扶贫责任田”的方式,让两个支部的党员互相交流学习,以便更好地合作开展扶贫工作。

机关二支部12名党员自费购置了种苗和农具,和仰天坪村党员把主题党日活动搬到室外,在劳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党的好政策、脱贫致富的好点子,都是大家谈得最多的话题。

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汉中供电公司越来越多的党支部走进了仰天坪村。共产党员服务队党支部把“党建+服务”活动办到了这里,为贫困户检修用电线路、改造抽水电源;互联网部党支部制作全国两会精神宣贯小视频,为贫困户们讲解相关知识……

汉中供电公司党委还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与仰天坪村6户重点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定期到该村走访调研帮扶情况,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同时争取发展项目、组织捐款捐物等,还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总金额达3万余元。

2019年12月,仰天坪村52户126人全部脱贫摘帽。该村基础设施也通过验收,如期实现整村退出贫困序列目标。

今年,黄耀军和村支两委准备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购置新设备,结合山区实际形成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品牌,构建独具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用扶贫产业盈利设立救助和发展资金,形成长效惠民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市供电局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