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讲好汉中故事 奏响奋进强音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汉中侧记

97日至8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汉中。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级主要媒体的7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企业、园区等发展一线采访,讲述汉中绿色循环、汉风古韵以及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传统非遗绽放新魅力

一根根坚韧柔软的藤条,在手艺人的指尖缠绕盘旋。

一曲曲百转千回的汉调桄桄,随着艺人舞动水袖吟唱而出。

……

秦巴山下,汉水之旁。走进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公司,汉中藤编、汉调桄桄、羌绣、黄酒、架花等众多传统非遗项目映入大家眼帘。

一张藤椅的制作周期多久?”“开拓了哪些海外市场?”“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效果如何?”……记者们围在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身边问个不停。

7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藤编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技艺,在汉中有着上千年的历史。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南郑区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汉中藤编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带动上千户农户入社,累计培养熟练藤编工660余人,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在传承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汉中在非遗传承保护和技艺利用转化方面做出的成绩,让我印象深刻。央视频记者彭岩寓说,汉中藤编从小山村走出国门,出口海外,与多家奢侈品企业联动,并带动当地居民致富增收效果显著,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成功经验。他表示,后续将以短视频的形式把汉中藤编呈现给更多观众。

多元产业齐头发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稻米,一粒稻米串起一条绿色有机产业链。

洋县种植的黑米是哪一品种?”“从大米的粗加工到现在的附加产品开发,最艰难的是哪一阶段?”“每克黑米中富含564微克的花青素认证标准是什么?在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随着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讲述,记者们的镜头纷纷聚焦有机黑米的种植、生产和销售环节。

洋县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野生种群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种源地,多年来这里一直秉持着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为当地特色有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环境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县发展有机生产企业41户,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5大类11017.08万亩,认证总产量4.01万吨,实现产值16.4亿元。今年该县有机食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在城固县智造机加产业园,记者们走进陕西正骏金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数控机床、自动化机床、平面无芯磨等设备正有序运转,各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等待检验、分装、运输。

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汉中城固投资创业,当地提供了哪些政策措施为企业服务?”“贵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可以达到多少?”……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公司负责人郑金国围绕生产经营、工艺流程等情况一一作答。

陕西正骏金果机械有限公司是城固县智造机加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项目从洽谈签约、落地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时6个多月。公司年产值达2亿元,是一家以紧固件生产、机械配件设计制造为主要业务的机械加工生产企业,主要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等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

汉中有不少从三线建设时期保留至今的老工业基地,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非常不错。科技日报记者孙明源说,汉中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沃土,调研中他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家都是看好这里的政策扶持和资源要素保障,愿意前来投资创业。

幸福园里共享湿地之美

孟秋时节,步入天汉湿地公园,草木吐翠,水清岸绿。抬头远望,数只白鹭正迎风翱翔,不时有市民迈着矫健的步伐、跳着欢快的舞步在这里或健身或休憩。采访团一行纷纷驻足观看,用笔触、镜头记录下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湿地公园现在打造得越来越漂亮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我们在这里跳舞、锻炼身体,非常舒心。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市民李女士兴奋地说。

天汉湿地公园,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集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形成风景秀丽、生态良好、功能齐备的湿地景观。7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

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天汉湿地公园之后发展的系统规划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在与一江两岸办负责人交流中,记者们详细了解了我市成功打造湿地公园具体举措和今后发展方向。

天汉湿地公园,建有滩地走廊、滨水栈道、堤顶公路3条慢行步道,岸线道路长20公里、自然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汉旅游打卡的必到之地。

采访团一行纷纷表示,要聚焦天汉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效,全方位、深层次展现汉中绿水青山生态画卷中的城市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汉中、走进汉中、感受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