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电力消费直观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态势。
记者从国网汉中供电公司了解到,今年1至7月,我市全社会用电量达65.49亿千瓦时,较2023年、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8.88%和9.77%,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这不仅是一组亮眼的数字,更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见证。
电力供应稳固可靠
用电量的稳步攀升,既是城市活力迸发的鲜明信号,也离不开电网建设的前瞻布局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坚实保障。从骨干网架到末端配网,汉中电网建设的加速度持续彰显。
当前,汉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紧锣密鼓推进,汉台文华110千伏变电站已顺利建成投运,119项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相继落地见效……一系列电网工程的加快推进,不仅推动全市电网架构持续完善、县域电网实现均衡发展,更让末端供电的可靠率与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为城乡生产生活用电装上“安全阀”。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汉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按下快进键。在已实现“县县有站、镇镇有桩”的基础上,汉中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今年上半年新建公共充电桩335个,完成年度预定目标的67%,目前已成功构建辐射中心城区、覆盖各县区主城区的2公里充电服务圈。这一网络的形成,不仅为市民绿色出行破除续航焦虑,更以能源服务升级助力全市低碳转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用电成为重要增长极。1至7月,全市城乡居民用电量达17.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3%。城乡居民用电的快速增长,不仅体现了电力消费的扩大,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真实写照。
电表转得快,家里添“大件”。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限上家电销售额增长32.3%,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31.6%。其背后的支撑是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和6.8%,增速居全省第2和第1位。收入增长带动了消费活力,进一步印证了民生改善的趋势。
第三产业用电情况也为此提供了佐证。1至7月,全市三产用电量达16.36亿千瓦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同比增长4.8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1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30%。这些数据的积极变化,既反映了相关行业的强劲发展,也突显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经济向新向绿发展
第二产业作为用电大户,对电力消费的带动作用明显。1至7月,全市二产用电量达3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7%。为什么增长快?核心在产业升级、生产扩张。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工业投资增长29.8%,连续2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大幅增长60.2%,反映出企业正在大规模添置和更新装备,更多先进的新机器、新生产线投入使用。企业生产活动蓬勃开展,直接推动了工业用电量的增长。
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也在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155个工业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6.7%,制造业投资增长26.6%。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与产能爬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刚性用电需求。
增长底色在“变绿”。用电量涨了,环境负担却没有加重——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9%。这得益于能源供给侧的清洁化举措,例如抽水蓄能等项目的加快推进。“绿色”底色,让用电增长更具质量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我市将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电力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从电网建设持续完善、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到新能源消费蓬勃兴起、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处处彰显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蓬勃活力。伴随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绿色低碳全面转型,我市经济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