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陕西日报】洋县:“朱鹮故里”泉水甜


7月25日,洋县“鹮之泉”矿泉水生产线质检区,工人在抽检产品。

陕西日报通讯员李刚文/图

秦岭深处,汉江之畔,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因为是国宝朱鹮重新发现地而出名。

如今,这片孕育了珍稀生灵的沃土,又因一股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焕发新彩。

7月25日,笔者走进洋县鹮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矿泉水生产车间,透过洁净的玻璃幕墙,看到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山泉水经密闭管道进入生产区,通过除杂、吸附、深度净化等流程进入灌装区,灌装、封盖、贴标后,由机械臂将瓶装水码放装箱。身着无菌服的工作人员巡检设备参数,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水温、pH值等20余项指标。

“我们这条生产线是洋县首个矿泉水生产线,采用‘原水零接触’工艺,生产过程全程密闭,保留泉水天然活性。”公司总经理叶志刚说,他们生产的所有水产品需经过3次质检才能出厂。

据了解,姚家沟全域土壤无有机氯污染,水质优良率100%,富含钾、钠、钙、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守着这样的好资源,就得让它变成乡亲们的‘致富泉’。”叶志刚说。

2024年初,叶志刚带领团队拿着检测报告跑部门、访企业,在苏陕协作项目支持下,注册“鹮之泉”商标,开启了深山泉水的开发征程。

今年5月,“鹮之泉”生产线投产,日均产出10余万瓶(桶)矿泉水,日产值近20万元。

6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上,“鹮之泉”矿泉水吸引众多客商现场签下60余吨的年度供货订单。

目前,“鹮之泉”矿泉水已占据洋县70%的市场,还“闯进”江苏、兰州市场,带动了洋县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一泉带多业”的产业链初具雏形。

“30多个岗位,让咱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挣钱。”在企业务工的村民李建明说,他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

护好了朱鹮的家,才留住了泉水的甜。洋县不仅用40年坚守让朱鹮从7只繁衍至1万余只,还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融入每一滴水中。如今,洋县已注册“朱鹮牌”系列产品商标6大类50余种。

“朱鹮牌”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份产业的兴旺,更是洋县以生态为基、以创新为翼,让自然山水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