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实施智志双扶 提升脱贫质量 ——我市推进教育扶贫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市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发挥教育行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党建统领教育脱贫攻坚,守牢控辍保学、精准资助两条底线,狠抓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软硬件条件,积极履职尽责,走出了一条扶智扶志、富有特色的教育脱贫之路。

“一抓两促”党建统领。推广抓学校党建、促教育改革、促教育脱贫“一抓两促三提升”经验,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支部、党员和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抓党建促脱贫上。党员教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头示范树标杆、履职尽责做榜样。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党建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行业在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扶技功能。经验做法先后被教育部、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简报、网站刊载,省教育厅在汉中召开现场会推广此经验。

控辍保学不少一人。落实“七长制”等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及早采取措施干预劝返,对无法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少年全部送教上门保障教育。建立覆盖各县区所有镇村的“总网格、片网格、分网格、点网格、管理员”的教育脱贫五级网络,实现了适龄人口信息全部摸排、学生资助精准覆盖。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

精准资助全面覆盖。采用“双核查双跟踪一条线”方法和信息数据共享比对机制,为全市5.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建立教育脱贫信息数据“四库”。教育与扶贫部门(资料图片)涉贫信息数据共享比对,实现了脱贫攻坚信息数据平台的互惠共享目标。对贫困家庭学生顶格落实资助,2016年至今累计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3万人次、4.85亿元,实现各学段精准资助应享尽享、全面覆盖。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近三年累计投资6.32亿元改善418所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目前已全部竣工。大力实施天汉名师塑造、校长素质提升等工程,培养汉中名师、教师骨干队伍近4000人;推动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累计交流轮岗4790人;累计招聘特岗教师1822名全部补充至贫困县教师队伍;对10个贫困县区797所学校、1.5万名教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每月433.42元,最高1200元。

苏陕协作成效明显。市、县两级教育部门互访交流,我市选派干部教师赴南通跟岗学习累计854人次,南通选派教师校长来汉教研交流累计462人次;开展培训2097人次;全市教育系统接收南通对口县区帮扶资金1081万元。

高校帮扶硕果累累。各结对高校在汉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1000万元,累计开展培训1.96万人次,建立“生源县区”或“生源学校”33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21个、专家工作站8个。

师生结对倾力帮扶。充分发挥行业育人优势,全面推行结对帮扶三项机制,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使每所中小学、幼儿园内的贫困学生既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扶助,又感受到老师、学校给予的特殊温暖,形成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全市2.2万名教职工帮扶4.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各级学校、幼儿园对帮扶本校3.5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市345所优质校帮扶544所薄弱校。

工作创新亮点纷呈。全市广大教育脱贫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总结提炼一系列特色亮点。广泛宣传报道全市教育脱贫工作新举措、新成果,挖掘典型经验,全市教育脱贫“一抓两促”经验、“四张网”保障体系、“网格化”管理模式、信息数据“四库”、“4321”送教上门等做法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陕西省政府、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等网站刊载。(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