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我市“十三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成就回眸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高质量建设“三市”目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

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

5年来,全市供应(批准销售)商品房面积1855万平方米,其中供应新建商品住房面积151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90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上涨32%、30%和92%,新建商品住房供应比达81%,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镇范围内各类住房总量约71.69万套、主城区约33.5万套,全市城镇家庭户均住房达1.35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2平方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深入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建成并分配公租房5.88万套,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5.89万套,基本建成3.83万套。大批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市政道路、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品位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向“幸福宜居”目标大步迈进

立足“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推动城乡空间布局日益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46.64%提高到2019年的51.96%,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3.13%和99.81%;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96%、人均道路面积13.7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2.9%,沿江截污系统全面贯通,污水直排问题彻底解决。建成综合管廊8公里、“海绵城市”约3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至90余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投资约1350亿元。先后拓宽改造、打通城市断头路和新建道路50余条,新增道路长度近百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超过360公里,老城区主次干道基本贯通,市民“行路难”得到缓解。编制完成《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对历史街区实行分类分级保护,西汉三遗址、东关正街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滨江新区筑基,全面进入产业运营阶段;兴汉新区骨架已显,龙岗片区开发迅速,天汉长街、汉江湿地公园、天汉楼、大剧院、汉文化博览园等多个地标建筑即将建成,一江两岸城市会客厅风貌彰显,已成为展示汉中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村镇建设向“美丽乡村”目标大步迈进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完善设施、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全力指导省、市级重点镇建设,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城镇群逐渐形成。

5年来,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5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17个市级重点镇累计完成投资约240.51亿元。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着力指导各县区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点建设。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32个。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将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紧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5年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94万套,对排查出存在隐患的2.1万户一般农户住房进行了修缮整治。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区94.7万户农户的住房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和显著改善,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