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汉中要闻

汉中启用101个粮食烘干服务点 累计抢收烘晒稻谷44.01万吨

秋日的田野上,轰鸣的农机、忙碌的身影与绿油油的菜苗相映成趣。

据统计,截至目前,汉中市累计投入1.36万台农机具,启用101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开放110万平方米晾晒场所,累计抢收烘晒稻谷44.01万吨,确保121.91万亩水稻应收尽收。同时,抽调207名农技员组建66个指导组入驻镇街,深入镇街指导开沟排水、翻耕散墒,推进44.39万亩秋播作物顺利栽播。

“秋风吹,战鼓擂,收割机,干起来。”10月15日一大早,雨后初晴,汉中市南郑区农机手交流群里已经热闹起来。

汉乡有机水稻基地的90亩“汉乡6号”稻田里积满雨水,农机无法进地。汉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前勇迅速组织群众分工协作,通过疏通田埂排水口、用水泵往低洼地块抽水、清理田边杂草,两个多小时后,田里积水渐渐退去,为农机作业做好准备。

下午2点,阳光愈发明媚,农机手郑富俊钻进驾驶室,系好安全带,握住操作杆,收割机轰鸣声瞬间响起。割下的稻穗经过脱粒、清选,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涌入粮箱,粉碎的秸秆则从后方均匀撒回田里,既省去了秸秆处理麻烦,又能为土地增肥。

收割机的粮箱刚刚满溢,田埂边等候的拖拉机便迅速驶来接粮。随着最后一车稻谷被运往烘干车间,姜前勇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今年雨水多,稻谷含水量高,必须及时烘干,晚一步就可能发芽发霉。”他蹲下身,抓起一把稻谷捻了捻,语气里满是欣慰,“好在天晴了,现在心里踏实了。”

据了解,近日,汉中市南郑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建8个督导组奔赴22个镇。“截至10月15日,全区水稻已全部颗粒归仓。”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高级农艺师王琦介绍,“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向大豆抢收摊晾、油菜移栽和小麦播种,确保农时不耽误。”

与此同时,汉中市西乡县城南食品工业园区里的机器轰鸣声从未间断。10月14日清晨,陕西汉晶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内,万用表“滴滴”的声响在榨油车间格外清晰。“电压稳住了,但接触器温度得盯着,这个接线端子必须立刻紧固!”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義彬向队友喊道。

两人一个递工具,一个拧螺丝,手指翻飞间就把松动的导线梳理整齐,排除了用电隐患。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又扛着工具包走向厂区变压器,从线路接头到设备接地,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检查,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供电的“小毛病”。

今年,陕西汉晶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新引进机器人谷物筛选生产线,这一设备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一断电,不仅筛选慢了,粮食堆在那儿容易受潮变质。”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供电人员主动上门排查,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10月15日,胜利粮食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热气腾腾。烘干塔满负荷运转,金灿灿的稻谷从传送带上滑落,带着刚褪去的潮气。

国网陕西电力汉中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梁峰正举着钳形万用表,逐一对开关、线缆、配电箱做检查。“潮湿天气里,防漏电是重中之重。有了稳定电,每天能烘干不少粮。”胜利粮食合作社工作人员指着烘干塔介绍,“今年玉米水分超25%,经烘干后稳定降到12%,能安全储存,还能卖个好价钱。”

“突突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1253(稻油轮作)模式示范田里,旋耕机正轰鸣着来回开沟起垄。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高级农艺师范小平穿梭在田间,现场指导农户开沟排湿,“旋耕机已开好沟,大家抓紧清沟修整,一定要做到沟沟相通,把明水、积水全排掉!”

农户们手持锄头紧随其后,清理着沟里的碎土和杂草。当前正值油菜抗霖播栽关键期,“深沟高畦”是破解土壤湿涝的核心作业技术。“一天也不能等,地干一块就赶紧种一块。”杜寨村4组村民王凤林说,“家里3亩油菜地已抢种半亩,修整好的地块过两天就能直播种子。”

以往油菜种植常用“育苗移栽+机械化直播”双模式推进,连绵不断的秋雨,让两种方式都受了阻。

为解决这一难题,勉县创新推行“集中育苗+农户自育”模式,在老道寺镇季寨村的特色产业园区里,6个育苗大棚连成一片。掀开门帘走进大棚,绿油油的油菜苗株高近10厘米,叶片舒展、长势喜人。农户们正蹲在苗床间拔除杂草、查看墒情,为11月上旬的移栽做足准备。

“从播种到浇水、施肥,园区都按统一标准管理,确保苗齐苗壮。”产业园负责人熊磊介绍。

目前,勉县已建成集中育苗点7514亩,全部实行统一供种、全程技术指导。同时,勉县免费发放14.5吨油菜种子,重点保障108国道沿线等核心区域种植需求;在田间地头,217台套农机具连轴转,旋耕机、抽水泵、无人机轮番上阵;勉县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的技术员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18个镇(办),把《油菜抗霖播栽技术要点》送到农户手上,手把手教大家根据地块墒情,选择机械直播、无人机飞播或育苗移栽。截至目前,该县已抢播油菜6.7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