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农村4G网络发展现状研究

汉中市智慧城市建设局

  一、汉中4G网络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陕西省全面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推进“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汉中市政府积极推进落实,4G网络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但城乡网络能力差距明显。近三年来,全市4G网络通信设施投资将近9.2121亿元。截止2019年1月,全市4G基站7471个;全市4G用户246.7万户,其中农村用户72.7万户,4G业务普及率不及城市的1/3;城市4G用户平均接入速率为28.2Mbps、农村为22.1Mbps。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规定,根据国务院决策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市政府充分发挥通信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电信、联通、移动、铁塔等各方力量,协同配合,大力推进全市4G网络建设,全力支持汉中市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促进4G网络基础建设迅速发展。

  二、汉中市农村4G网络发展现状

  根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汉中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市自2014年起大力建设4G网络,传输网络、4G基站设备累计投资超9.2121亿元。目前,全市共建设有4G基站7471个,4G基站在规模和覆盖上已超过2G基站,汉中50%以上的数据业务量来自于广阔的农村山区区域,在农村建设4G基站的比例高达69%。

  1.通信企业建设动力不足

  由于我市农村及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无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收益低。如果仅仅依靠企业市场化的投入,城乡数字鸿沟将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普遍服务机制,单靠通信企业是很难持续推进边远地区农村4G网络的建设。

  2.农村4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匮乏

  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是川陕重要交通枢纽,4G网络建设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乡镇、农村地理位置的分散,山大沟深,信号阻挡严重,4G基站距用户距离较远,是影响农村4G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村4G网络应用前景广阔

  虽然农村4G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农村家庭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游戏、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却越来越旺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之间的隔空沟通问题。同时,汉中农特产众多,逢年过节,城里人对农特产的向往用垂涎欲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城里人想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很困难,而农民辛苦一年又如何将自己努力生产出来的货真价实的农特产品换钱过年也是个老大难问题。这种买卖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普通存在的。“电子商务平台+快递”可以很好的解决买卖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城里人吃上放心农产品,农村人通过互联网营销为家庭带来收入,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紧密围绕“网络强国”、“乡村振兴”和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坚持“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为主推进”的思想,持续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建设。随着电信普遍服务体制的推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为广大农村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活实惠,“一个4G基站建成,电视上网都靠它;高清语音免费用,视频通话不得卡”的惠民信息化应用进入千家万户,“村村有4G信号,家家享手机上网”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分散在广袤乡村的千家万户,通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能直接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名优特产网上卖,外地亲人随时见”,城乡数字化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村信息化应用将更加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将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善。

  三、农村4G网络现状分析

  更多的惠民政策随着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建设成为现实。农村中、小学不再是信息盲、电信企业成为家村信息化推广的支撑团队,他们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农技合作计划、移动医疗送健康计划、关爱留守儿童计划、文化下乡计划等创新应用,实现“信息进村、服务到村”,并加快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向农村地区延伸。同时,及时将工程有关情况通报教育、民政、人社、卫计、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省级相关部门,整合部门力量,协同推广惠农信息化应用。

  1.政府涉农管理和服务

  目前,为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目标,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加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对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明显。需要提高政府的信息采集能力,建立和共享多类型信息采集终端网络和跨部门的信息采集人员队伍;需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资源存储、加工和分析过程中,集中发挥政府部门优势,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专业开发;需要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超越部门间的分隔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多用途、多用户的综合利用;需要提高信息的传播能力,共享统一网络线路资源和建立统一网络服务窗口。

  2.农业生产及销售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密不可分。根据我市地区环境和适应种植作物品种,建立地区性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公共服务系统和数据库;建立农业专家远程诊断与指导系统,提高农业专家的支持服务效率,提高农业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建立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平台,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生产动态信息,为指导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4G网络的支撑,因而农业信息化对农村4G网络的建设和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中仙毫、西乡樱桃、佛坪猕猴桃、留坝西洋参、镇巴腊肉等知名品牌早已全国闻名,但是怎么样能快速走向市场,也离不开对4G网络需求。为保障汉中特有的特色,防止假冒产品出现,保证汉中家产品的品牌效应。需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全程追溯,即对农产品从原料供应、加工、包装等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追溯管理。为了更好的落实农产品溯源计划,提高农产品销售量,需要建立高速、顺畅的农村4G网络,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环境。

  3.电子商务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4G普及,推进“宽带中国”建设,促进4G网络提速降费,积极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

  4.远程教育

  每当农闲时节是农民接受远程教育、学习农业技术的好时机。农民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由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农作物的生产习性,修剪技巧,生长管理等视频。有图有真相,而且可以互动学习,为农民农业技术致富提供了通道。开展农技培训。为帮助农村党员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和农村适用技术,重点播放大量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容,做到学习远程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努力带动村民就业和共同致富。

  抓好政策宣传。通过平台教育,宣传中央政策,发布党务要情、党建工作热点,报道党建重大活动等时讯,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党建工作。丰富资源共享。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布党务知识、党建要闻等信息,丰富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手段。同时,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接,最大限度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农村小学、中学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学习更多的科学知道,打开他们通向外界的视野,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学生的培养水平做出贡献。

  5.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省市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或4G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快农村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建设农村远程医疗系统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改善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水平,降低农民的医疗费用。随着4G网在乡村的建设和使用,农村远程医疗系统的实现就变得简单易行了,在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文件精神进行,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

  四、试点行政村概况

  汉中4G网络通达情况如下:1936个行政村(占比100.00%)已有4G网络覆盖,22个区域无4G网络覆盖,需要进行基站建设。

  各区县行政村通信概况如下表:

区(县)名称

行政村数量(个)

覆盖人口数(万人)

已覆盖行政村数量

覆盖自然村组需求数量

 
 

汉台区

175

57.52

175

0

 

南郑区

292

45.2

292

0

 

城固县

236

29.8

236

2

 

洋县

271

33.3

271

3

 

西乡县

179

33.7

179

6

 

勉县

160

17

160

2

 

宁强县

200

27.5

200

5

 

略阳县

145

14.5

145

1

 

镇巴县

159

24.9

159

1

 

留坝县

75

3.3

75

1

 

佛坪县

44

2.9

44

1

 

合计

1936

289.62

1936

22

 

  本次试点区域为9个县(区),覆盖区域总数22个,家庭住户约1500户。其中包括8个移民安置区,12个自然村,1个景区及1个重点水利工程。

  五、试点区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

  近年来,汉中市大力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7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96亿元,同口径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88元,增长9.3%,申报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均符合试点条件。

  六、试点区域用户普及应用现状

  汉中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全部单位接入了互联网并具有电子政务专网或内网,建立了规范完善的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更新、考核机制,信息公开质量明显提高,网络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体系。市及县(区)构建了24小时服务政府,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提交行政审批申请、了解政府行权情况、监督政府行政权力的执行,并可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80%,同时部分部门实现了网上协同办公。汉中市现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市,由国家信息中心编写完成《“智慧汉中”总体规划(2016-2020)》印发实施,筛选谋划了51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64亿元。正在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建设市、县区、街(镇)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并延伸至社区(村),全力打造纵向和横向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的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

  无线服务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市开展了“无线城市”试点工作,通过建设WiFi热点及认证平台,覆盖中心城区和一江两岸,为我市下一步“无线城市”的实施积累经验,对于改善我市整体环境,促进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通过新建与整合现有资源相结合,构筑覆盖我市中心商业区、旅游景点、交通枢纽、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的高速免费无线网络,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安全可控的“无线城市”支撑网络、认证和应用平台,探索建立“无线城市”长效运作机制,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水平。

  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一是建成了一批重要领域的大型数据库、服务中心等基础性设施。行业专属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流动人口网上办证、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等信息惠民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信息惠民也逐步从简单应用向纵深发展,从“电子政务”到“整合政务”的战略转变。二是基于全市各类大型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加大。我市以人口信息为基础,通过整合工商、税务、社保、交通、人事、卫生、通信及水、电、气各方面力量的实名信息快速查询协作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启动。三是在社会管理方面,建立了流动人口网上服务平台,能方便快捷办理就业、生育、体检等信息服务,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在城市管理方面,建立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实现建设施工现场实时监控;建立公交一点通系统、电子站牌指示信息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时查询公交线路、换乘方法,实时监控,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