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成为宁强农民增收致富大产业

虽是冬闲时节,宁强县二道河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的村民们并没闲下来:在银白色的香菇大棚里,乡亲们或在采摘冬菇、装菌袋,或在高温灭菌、接菌种,一派忙碌景象。贫困户刘小云说:“来这个园区的贫困户可以参与种植香菇,可以进行托管,还可以务工和务工再投入,每年每户都能有1万多元到4万多元的收入,如期实现脱贫稳当又轻松。”

围绕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拉动、农户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向“企业+园区(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发展,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标准化程度。结合区域分布和资源优势,打造了以汉源、大安、代家坝、阳平关、舒家坝镇(办)为主的食用菌环形经济商圈,以青木川、广坪、安乐河、燕子砭、太阳岭镇为主的干菇产业带和以胡家坝、铁锁关、二郎坝、高寨子、巴山、毛坝河镇为主的鲜菇产业带,进一步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向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为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该县食用菌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到西农大、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聘请食用菌专家、教授到宁强就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安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集中授课培训20余场次,在广坪、巨亭、汉源等镇(办)现场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0余份。同时,还从浙江、福建、河南引进10余个食用菌新品种,在广坪、汉源、舒家坝、大安等镇(办)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通过试种、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县气候特征的L9608#、212#、808#、灵仙1#等一批优良新品种推广种植,每袋香菇产量由原来的1.4斤提高到现在的1.8斤,增加产值1.6元,全县年增加产值8000万元。该县食用菌中心在全市首家引进反季节夏菇种植技术,填补了该县夏季无菇的空白。引进推广免割袋保水膜技术,使香菇管护由原来1人管护2000袋提升到现在的1万袋,每年可节省劳力2.5万人次,每袋成本降低0.8元,全县菇农年节省支出4000万元。

如何提升食用菌产业的产品价值?该县食用菌中心着力从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入手,先后引进和培育羌笛木耳、万信食用菌、山青食品、秦川大厨、琦香菌业等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每年可在县内初加工食用菌产品1.2万吨,外销香菇鲜品达2.4万吨。在10个镇(办)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家,年种植规模超过200万袋,产值超过1300万元。去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5万袋以上的致富带头人有120余人,共种植袋料香菇1420余万袋,产值将达9230万元。在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多方合力下,该县食用菌远销北京、上海、河南、四川等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该县食用菌产业已覆盖18个镇(办),150个行政村3982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其中贫困户1894户。去年,该县发展各类袋料食用菌5060万袋,椴木香菇、木耳31万架,羊肚菌等珍稀菇类413亩。新建(扩建)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23个,建成100万袋以上食用菌生产专业村9个,50万袋以上食用菌生产示范村25个,全县鲜菇产量达4.3万吨,可实现产值3.9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该县食用菌生产规模已由2013年的3000万袋发展到目前的5060万袋,产业规模增涨了69%;产值增长了30%;袋均产值由2013年的5元提升到目前的6.6元,增长了32%。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市之首。(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