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美 旅游旺 乡村兴

我市加快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初冬时节,留坝县玉皇庙镇,4000年树龄的银杏树下,金黄的银杏叶飘落一地,宛如铺上了金色地毯,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赏景、采摘、赶集……体验秦岭深处的浓浓诗意。

和银杏叶一起变黄的还有城固县的桔子,大大小小的桔园里热闹非凡,采摘的游客、运输的车队、前来考察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这份喜悦从线下也慢慢浸润入线上。南郑区黄官镇打出“非遗”牌,让黄酒通过网络直播从古镇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在“与辉同行”直播间里,短短2个小时,就卖出3.2万单,销售额达280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文旅系统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全力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让广大游客更好感受到天汉大地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开发特色产品,打造乡村旅游新IP

自驾穿越留坝的冬天,在沿途的打卡点留下一张美照,在山林里收集板栗、猕猴桃、野蘑菇等山货,回到民宿品尝来自秦岭的时令菜式,饭后在老街散步,欣赏文艺表演,体验民俗风情……今年的留坝红叶季,为游客策划了9项文旅活动,4条游玩精品线路,实施3项优惠政策。同时,留坝秦岭最美廊道沿途还布局自驾房车营地7个、公路驿站11个、精品民宿19家、停车场20余个、景观节点23个、农家乐100余家、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70余个,实现“交旅+”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共赏红叶之浪漫、乡村之大美。

留坝县全域地处秦岭腹地,绿色生态是其发展的底色和最大优势。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旅游“一业突破”,大力实施“发展百家民宿、培训百名管家、提升百家农家乐、推动百人创业”的“四个一百”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带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开创了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县去年接待游客588.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4亿元。“四个一百”工程入选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美丽中国学习中心”典型案例、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时尚旅游》金选旅行产品,在今年的海南文创周获“县域无界”中国文旅创新大奖。

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汉风古韵传奇夜、红叶季、冰雪嘉年华、“汉风年、老家过”四季品牌节会活动正不断扩大提升汉中对外影响力。我市也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旅游镇村创建,树立发展典型,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让来汉游客愿意到乡村走一走,看一看。如今,通过强化标准建设,开展品牌创建,全市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服务品质得到不断提升,荣膺“文旅融合最佳全域旅游城市”“优秀旅居目的地”。

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游客“村游”体验感

乡村旅游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需要结合本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突出差异性与地域风情,打造能够体现本地历史、非遗、文脉的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游、田园游、红色游等,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

宁强县肖家坝村的玉皇观茶园文化景区是我市不断创新旅游业态的典型代表。自2021年开园以来,该园坚持“旅游+文化”“旅游+体验”的发展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置身茶园,游客可欣赏茶涌绿波;可自己采茶制茶,体验劳作之乐;也可夜宿茶山,感受茶园静谧之夜……

“我们依托玉皇观3A级景区,对茶园景观进行打造提升,建成了旅游产业环线、观光长廊、星空茶宿、茶博馆、萌宠乐园、七彩田园茶与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青云茶室、樱花小火车、火车清吧、生态停车场、茶园火锅等项目,实现多业态产业型农业综合开发。”宁强汉源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杨宁介绍说,景区以千山、咏德、凤源、至一4家茶企万亩茶园为基础,聚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型示范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村镇特色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模式,将农耕场景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养保健等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

全市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村6个。在全省率先认定58家生态茶园和11条汉中茶乡精品旅游路线,建设茶旅融合园区20个。创建南郑陈村油菜花、洋县梨园等5个中国美丽田园;创建城固桔园等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30条,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留坝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佛坪携程度假农庄开业一年多,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万元,成为全国收入增长最快的农庄之一……

文化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已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优势互补的汉中全域乡村旅游新名片。

延伸产业链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吃上旅游饭。”11月,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的柑桔产销两旺,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用餐,花果村的村民们喜笑颜开。

近年来,花果村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柑桔种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群众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打造果品采摘园,借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花果村通过‘文旅+农业’融合发展,从一个普通的丘陵村,变为小有名气的柑桔种植和旅游村,去年人均纯收入2.1万元。”花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虎安说。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村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探索“生态+农业+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紧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风口,带头盘活农房、桔园、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等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云顶花园、凌霄长廊等观光景点,带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兴办农家乐、开办采摘园,以多元化的体验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如今,该村连片规模种植柑桔3460亩,获得国家“三品一标一认证”,全村柑桔年均销售收入3000万元左右,户均销售收入近6万元。开办观光采摘园25个、农家乐26户,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创业100余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旅游收入500余万元。

行进在天汉大地,像花果村一样以旅促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村子还有很多。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共赢,还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推动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书写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文旅答卷”。

“文旅+农业”深度融合让文化充满活力,让旅游彰显魅力,已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当前,我市正立足汉中资源禀赋,围绕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开发保护、注重融合发展,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持续丰富文旅产品,打造一批品牌旅游线路,加快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力求推出更多精品景区、定制产品和文旅综合体,全力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