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2019年度 > 优化营商环境

汉中市智慧感知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智慧感知之都是以传感器产业为核心,以智慧感知技术在城市治理、生产制造、市民生活等领域深度应用为支撑的现代城市新形态。为认真贯彻省委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部署要求,大力发展传感器产业,建设智慧感知之都,塑造汉中城市新形象,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支撑、制造优先、链群培育、应用示范、品牌铸造”思路,着力培育壮大传感器产业集群,大力建设智慧感知技术应用场景,推动传感器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构、创新链融合、价值链提升,构建优良产业发展生态,将汉中打造成为智慧感知之都,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二、总体目标

(一)发展目标。到2023年,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突出、创新活力强劲、应用场景广泛的发展生态基本形成,智慧感知之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传感器研发新高地。传感器企业创新投入强度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水平,传感器产业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总部等创新群体不断聚集,一批传感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效突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6%,培育传感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以上。

传感器制造新支点。传感器产业规模明显提升,引进、培育一批传感器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凸显,全市新增传感器规上工业企业50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传感器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传感器应用新典范。智慧感知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城市各领域中深度应用,工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新增智能车间/工厂5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突破10家,智慧感知应用场景达到500个。

(二)发展布局。到2023年,“一核、两区、多场景”的发展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空间布局更加集中,区域协作更加紧密。“一核”,即以中央创新区为依托,集聚一批传感器企业研发总部、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打造集科技研发、众创孵化、人才培育、科技服务、金融支撑于一体的传感器产业创新聚集核心。“两区”,即以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承载,加快发展传感器及终端产品制造业,建设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产业集聚区;依托兴汉新区,以“汉风古韵”为主题打造一批智慧感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建设汉文化智慧感知应用示范区。“多场景”,即坚持“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拓市场、以市场促发展”,各县(区)结合实际建设一批智慧感知应用场景,形成“多点集核、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场景应用生态。

(三)发展重点。按照“完善产业链、提升服务链、拓展价值链”思路,加快发展金属、半导体、陶瓷三大传感器材料,重点发展力敏类、位移类、光敏类、电子元器件四大传感器制造,布局发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仪器仪表、医疗电子等四大终端产品,构建“3+4+4”的传感器产业体系,培育形成创新能力强劲、竞争优势明显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创新平台。到2023年,创建传感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创新生态不断完善。联合国家有关机构来汉设立传感器创新中心和传感器产品测试中心,围绕传感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器件等,建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工程服务、测试认证平台,为传感器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依托环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构建传感器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组建汉中市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定期举办产业发展论坛、技术研讨交流、新品发布等活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围绕传感器“卡脖子”技术,开展“揭榜挂帅”和“联合攻关”行动,用好“科技鹊桥”,提升以MEMS传感器(微机电系统)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

(二)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按照土地集约利用、产业专业集聚、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制定园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建设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感器产业“区中园”,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加大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力度,打造以传感器制造为主导产业,集产品展示、产业化、技术应用和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传感器特色产业园。到2023年,园区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三)大力培育名企名牌。到2023年,力争年产值过十亿元企业达到2户、过亿元企业达到10户,争创“陕西质量奖”“陕西工业精品”5个以上。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完善入库标准,深化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培育一批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链主”企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举办“智慧感知全球高峰论坛”“中国传感器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把智慧感知之都打造成汉中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四)推进场景应用示范。到2023年,智慧感知典型应用示范场景达到300个。实施“智慧感知+生产”工程,推动智慧感知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商务、智慧安全等典型场景。实施“智慧感知+生活”工程,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养、智慧市政等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实施“智慧感知+生态”工程,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监测信息及时感知、快速收集、集中处理,永葆绿水青山底色。

(五)创新模式招大引强。到2023年,力争成功招引传感器及相关制造企业30户以上。按照延链补链强链思路,编制传感器产业招商地图和《传感器产业招商引资目录》,主动对接国内外100强企业,加快引进一批传感器产业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高精尖企业和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实行“招商团队+招商平台+产业基金”模式,成立专业化招商小组,建立传感器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绿色循环科技投资基金和汉中众合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资招商、主题招商、会展招商”等活动,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

(六)强化产业基础支撑。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传感器集中热处理和表处理平台,补齐关键工序短板,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加快5G、高速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和热点地区深度覆盖,夯实智慧感知技术应用网络基础。支持传感器重点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技术升级,持续提升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汉中市智慧感知之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智慧感知之都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研究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推动,狠抓任务落实。分解细化智慧感知之都建设任务并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量化考核,定期督导检查,推动落地见效。

 (二)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争取国家和我省传感器产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布局落户汉中。制定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专业园区和优质企业集聚。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要素市场改革,畅通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执法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传感器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完善融资服务体系,拓展投融资渠道,引导多元化资本进入传感器产业。实施“天汉精英计划”和“天汉工匠培育工程”,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建立“人才池”,保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深化亲商助企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形成尊商亲商爱商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