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 > 综合信息

宁强县多措并举助力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

近年来,汉中市宁强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以生态促发展、惠民生,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后,又成功创建成为“两山”基地,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又一生动实践,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最终收获了喜人成效。

一是厚植秦巴生态优势,扮靓“绿水青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汉中市宁强县始终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谆谆教诲,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建网格坚守监管防线。全县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依托“县、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秦巴区域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协同治理体系,“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多元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环境风险预警预判、信息共享联动等一系列机制作用发挥明显,有效提高植被覆盖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让秦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景永驻。强治理增添生态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项目带动强化高质量发展,全领域实施了18个镇(街道)农村污水处理、垃圾转运收集等综合整治工程,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开展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等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县域生态涵养能力和流域生态品质不断提升。树形象打造城市名片。全县坚持以事实说话、用数据实证,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绿水青山最佳旅游名县、生态农业建设名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全县森林覆盖率79.4%,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优良水体占比100%,空气优良率约97%,“宁强蓝、宁强绿”已成为靓品牌、新名片。

二是做优绿色生态经济,壮大“金山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宁强县转化“两山”生态红利得天独厚的内生动力。汉中市宁强县坚持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为突破,探索形成了覆盖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羌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护绿保金”“植绿成金”“茶旅融合”“借绿生金”“守绿换金”“承绿养金”“羌绿增金”等7个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典型案例,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价值融合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宁强模式,具有较强的普遍价值和复制推广性。坚持“以山为媒”。全县立足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做大特色农业优势集群,做强绿色循环工业、做优产旅融合,积极推动“两山公司”创新实践,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市场、生态金融等,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速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坚持“五园共建”。全县生态茶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五园建设成为“陕南重要集散地”。一批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或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认定“宁强华细辛”“宁强雀舌”“宁强香菇”“宁强银杏”等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二品一标”农产品31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农业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坚持“三生融合”。全县注重文化产业项目的聚集发展、品牌引领先导发展和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以生态经济助推提升文化形象,以文化品牌打造生态旅游。先后实施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宁强县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等省、市、县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30余个。打造汉江源头、羌文化、青木川古镇等宁强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汉江之源,羌族故里”文化旅游品牌声誉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33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6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

三是构建生态管理体系,实现“绿色赋能”。科技助力覆绿。全县充分利用科技“鹊桥”平台,助推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争取产学研合作项目,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累计选派34名科技特派员,出台了《宁强县研发投入奖补办法》。依托“两山”生态资源开发公司加快自然资源转换,提前谋划“双碳”经济,加快推动10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10万亩碳汇林等项目建设。政策助力添绿。系统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林地保护、国土空间、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严守发展空间、生态保护、农用耕地“三条”红线,全域构建“两屏、多廊道”的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一体化协同治理。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目标责任考核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推行重大环境问题“一票否决”和约谈、问责工作机制,生态文明考核权重高达27.5%以上,生态文明建设正引领大美宁强在秦巴腹地强势崛起。共治助力护绿。全县将生态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深入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项目,大力推进天然气覆盖区域和电气化镇村建设,着力解决饮用水安全、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隐患。全领域设置环保标志牌、宣传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讲、生态保护文化墙、文化下乡、观摩学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