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 > 综合信息

厚植底色 提升成色 增添亮色

我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生态美、百姓富壮美画卷

秦岭石蝴蝶由发现时的800余株增长到目前的12000余株;每年冬春季节,红嘴鸥、骨顶鸡、大天鹅、鸿雁等野生动物陆续到汉中越冬;佛坪县大熊猫保护入选2023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汉中市商业性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机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年来,我市以林(山)长制为总抓手,大力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建设,秦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水青山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林长制工作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二。

全市林地面积3045万亩,各类自然保护地37处,野生动物618种,野生植物2942种,湿地面积约392.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3.79%……一幅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呈现。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擦亮美丽汉中底色

“严禁砍伐古树名木。禁止在古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在勉县长沟河镇转咀子村一棵柞树下,管护员正在给附近村民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树身挂着的古树名木保护公示牌显示,该树已有400年的树龄。而在长沟河镇,这样贴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共有11棵,树龄最大的420年,最小的100年。这些古树名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乡村记忆和百姓情感,也给全社会增添了一笔“个性化”的宝贵财富。

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一年来,我市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58.1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82.8万株,乡村绿化美化提升16个村,全市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系统开展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完成1.5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24.02万亩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同时,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一树一策、一树一档、一树一责任人”管护机制,扎实推进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和日常巡查管护。留坝县石窑坝村古银杏入选全国最美古树,西乡县蒋家坝村黑壳楠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

严格森林资源管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初冬的清晨天冷雾重,略阳县国有金池院林场的护林员们,身穿迷彩服、臂戴红袖章,拿着弯刀、沿着曲折的山路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他们沿着熟悉的山路行进,仔细检查森林植被情况。针对冬季森林火灾、涉野生动植物等案件高发特点,略阳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也正抓紧对群众进行宣传。

市人民检察院以打击、监督、预防、修复“四位一体”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专项行动破解森林生态资源保护面临的困境难题。市检察机关督促修复被损毁林地,督促清理影响森林生态的各类固体废物;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惩处乱砍滥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等案件。

为抓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市持续深化“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一年来,全市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7.25万次,协调解决问题180余个,打造林长制示范镇22个、示范村44个。常态化开展打击毁林毁草毁湿系列行动,全市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得到省林业局通报表扬。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成功拔除1个疫区和6个疫点,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创下连续22年平稳有序的新纪录。

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提升金山银山“含金量”

霜降过后,留坝县青桥驿镇蔡家坡村十二元沟里的天麻迎来了丰收季。村民淡保明介绍,他家发展的几十亩中药材,“钱景”好得超出预期。山高地少、树茂人稀的蔡家坡村位于秦岭深山,适宜的地理条件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势头强劲,“淡保明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蔡家坡人加入到林下中药材种植的队伍中。

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促进“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我市编制《汉中市林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推进全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留坝、略阳、南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全面提高林地综合效益,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碳汇工作,推动生态资源高效转化。大力推进杜仲、银杏、山茱萸、厚朴等特色木本中药材品质提升,持续做强做优“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优势产业,累计培育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4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2个,发展特色经济林497万余亩,202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69.62亿元、同比增长7.8%。

同时,积极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创建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1个、国家4A级森林景区5处、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2个、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自然科普教育基地8个,龙头山、紫柏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持续火爆,2023年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元。

全面完成2023年度第一批汉台、宁强、略阳、佛坪4个秦岭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汉江流域20座尾矿库综合治理,关闭退出各类矿山22座,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出台《汉中市湿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湿地日常巡查监测,实施汉江湿地保护区鸟类分布状况监测及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记录湿地动植物112科557种——我市持续致力于全面提升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生态美、林区活、产业优、百姓富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