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心敬老院+区域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三级服务网络,协同解决农村老人养老和就医难题。
完善农村幸福院建设
方便老人就近享受服务
走进宁强县大安镇铁炉沟村农村幸福院,在两株四百多年的侧柏树下,老人们正愉快地打着乒乓球。
2016年,该村利用铁炉沟村小学旧址建成了铁炉沟村幸福院。目前配备阅览室、休息室、健康服务室、棋牌室、娱乐室和厨房餐饮室。家具家电、卫生设施以及基本锻炼器材一应俱全。
“我们村60岁以上老人有527人,幸福院建成后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为了加强和规范村幸福院运行管理,村委会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达到了有固定场所、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人员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渠道的‘六有’标准。”铁炉沟村党支部书记郭兴中介绍。
梁张保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到幸福院活动,“过来跟老伙计们聊会儿天,吃顿热乎饭,真是方便。幸福院还为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孩子在外打工都放心多了。”
放眼全市,各村正积极行动,综合利用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小学、村民房屋等,优先改建为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老年人助餐点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并积极探索发展邻里互助、“中心户”多户搭伙等互助养老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中央厨房+流动送餐”、增设老年食堂、依托社会餐饮机构挂牌奖补等方式增加老年助餐供给。
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开启社区养老新模式
4月23日中午12时,汉台区七里社区食堂已坐满了用餐群众。
“今天的菜品有麻辣豆腐、苦瓜炒肉、老碗鱼、粉蒸肉……都是家常菜。我就住在这附近,几乎每天都来吃,饭菜好吃还不贵。”居民李大爷告诉记者,吃完午饭,他还准备和老伴一起去楼上的老年大学活动。
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8月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打造“七小里社区食堂”,每日为居民提供早、午、晚餐,食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采取梯度优惠政策,其中9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免费用餐的福利。还设立了老年大学、金融服务站,入驻了康复诊疗站、心理咨询室等专业机构,为老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老人对幸福晚年的期待除了用餐方便,还有对丰富精神世界的向往。
城固县老庄镇陕飞第一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盘活闲置房屋,打造了各类文化功能室,为老人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社交互动、自我提升的平台。
第一社区书记张文英介绍,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是居民享受美食、交流情感的温馨港湾,也是打造和谐社区、传递幸福温度的生动实践。中心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
目前,我市正抓紧实施区域性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一批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需求前提下,拓展面向社会老年人的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康复护理等功能。2025年,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镇(街道)层面覆盖率达到60%。
改造提升中心敬老院
树立医养结合新标杆
城固县71岁的李奶奶因长期卧床导致严重压疮,2024年入住城固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中心后,经医护团队每日清创、翻身护理及康复训练,伤口在数月内完全愈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
城固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中心是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机构,该中心以“医疗+养老”为核心,设立门诊部、老年病科住院部及失能失智专区,实现从日常健康监测到重症救治的全链条服务。目前,中心已与县域内公办养老机构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并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11个中心敬老院,54个镇(街道)区域敬老院共设床位9475张,入住的7441人均能享受生活和医疗上的双重保障。
在县级层面,我市不断推进县级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增设失能人员生活服务照护单元以及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医养结合照护单元,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
从家门口的幸福院到社区里的养老中心,再到医养结合的标杆机构,我市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正持续织密织牢,努力书写着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