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政策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汉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7日

  汉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突出“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保持高质量发展与中高速增长相统一的发展定力,坚定不移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再创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9.2%—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2%左右。全力确保实现“七个翻番”,即:在2012年基础上,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人民币存款余额翻一番,旅游总收入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倍。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化发展,建成陕飞公司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航空装备零部件加工制造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新松机器人、特种飞机、黑硅制绒与电池封装、民用货机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绿色食药高品质发展,加快实施汉王药业生产基地迁建、汉江药业高端原料药新区、天然谷植物提取深加工生产线、城固酒业技改等项目。推动现代材料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建成陕钢集团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示范基地、汉钢集团短流程炼钢、首铝公司铝合金模板等项目,加快汉中玉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智慧汉中、汉中移动数据中心、勉县超级电容等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二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降低企业成本,落实更大规模降税和更明显降费政策,继续下调工业用电价格,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加强产业园区集聚,降低全产业链成本。三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在招投标、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四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充分发挥绿色循环暨产业经济研究院作为政府决策“智力库”和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组建专家智库,围绕六大产业集群、12+6全产业链开展课题研究,谋划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重大项目,持续加大项目储备,主动作为实施精准招商。加快“一院多所分部经济基地”建设,搭建“市—县—企”三级创新驱动体系,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五是畅通经济发展环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公共资源进入统一平台进行交易,实现与省级系统互联互通。深化银政企合作,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优质企业发行债券,扎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重点再聚焦、措施再精准、保障再强化、成果再巩固,吹响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摘帽“集结号”。坚持产业与就业扶贫协同推进,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加大“两房”建设力度,坚守“五条底线”,严把“四道关口”,确保8个计划摘帽县区安全住房全面达标。聚焦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难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脱贫项目建设,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兑现教育、健康、生态、兜底等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举措精准到户到人,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深化苏陕扶贫协作,推动协作内容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拓展,带动我市实现理念更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统筹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实现8个县区摘帽、518个贫困村退出、1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深入践行“两山论”,集中优势兵力,强化过硬措施,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城乡底色。打好青山保卫战,贯彻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扎实做好“两山”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秦岭“三保三治”和问题“清零”专项行动,完成秦岭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勘界立标工作,全面实施“山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强化生态治理修复。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新一轮蓝天保卫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抑尘、减煤、控车、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治霾措施,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监测,实行错峰限产停产管控,确保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290天。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最美河湖三年行动,全面落实“水十条”和河湖长制,强化重点流域、城市河段排污口治理和汉江生态水系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沿江重点镇“两厂(场)”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强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污染“零增量”、“减存量”。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下降。积极推进市投控集团、市城投公司、市经开公司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加快市投控集团10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落地,发挥子基金撬动放大作用。规范PPP项目运作,积极谋划收入有保障的项目,严格开展物有所值评价,降低政府投资风险。

  (三)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强力推进全年403个、总投资7803.1亿元、年度投资811.4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要更大力度跟进推动项目。继续推行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通过领导包抓、观摩点评、挂牌督办等措施,形成压力纵向传导机制,推动重点项目责任压实、进度加快,确保汉江干流综合整治防洪工程、阳安铁路扩能改造、高铁南北广场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一批以“十大献礼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成投用,西镇高速、汉中玉综合开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复兴桥、入城快速干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城市轨道交通、洋西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更准发力谋划争取项目。立足市情实际,依托资源禀赋,聚焦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高水平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汉江生态经济带、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省规划盘子。要更实举措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深化与国开行战略合作,积极推进“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县区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多渠道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加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加快各部门审批系统与在线平台互联互通,确保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平台受理、并联审批”。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兴汉新城、褒城组团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深化紫柏山、华阳、黎坪、青木川等景区5A级创建,办好“2019年最美油菜花海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着力扩大旅游消费,力争旅游总收入超过350亿元、增长15%以上。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鼓励实体商业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转型发展,扩大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消费。继续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充分挖掘健康、养老、教育、体育、文化等消费领域潜力。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和汉字号品牌引领作用,做精做实节假日、展会等各类扩需促销活动,激发群众消费热情。加快京东汉中电子商务运营及物流结算中心、秦巴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智慧大厦、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消费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拓展消费增长点,持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6亿元。三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规范有序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推动实施PPP三年行动计划。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一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贯彻落实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组建市、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证照分离”改革。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直供电交易电量;放宽企业准入门槛,加快形成电力交易市场机制,放开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全电量参与交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畅通项目融资渠道。二是全方位扩大开放。贯彻落实省全面扩大开放工作会议精神和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若干政策,聚焦高水平建设“三个经济”目标,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发展“三个经济”,做强开放基础。加快火车站北站房、“155”产业集群公路等工程建设,推动汉中机场扩建、汉巴渝快速铁路及北上通道、兰福铁路天水至汉中段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汉中海关和口岸、“六个生产交易中心”和“五大物流园区”建设,构建陆空互济、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实施“四向融入”,打造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关天、江汉经济圈,加快苏陕合作“园中园”、汉中西安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增强高端资源要素吸附力,大力发展总分部经济。下大气力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808亿元、增长10%。三是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加快推进“智慧汉中”建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水平,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等举措落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促进市场主体明显增多、民间投资明显加快、企业成本明显下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制定出台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乡村农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现代化,让农业产业有奔头,让农民职业有吸引力,让农村成为美丽家园。一是推进乡村农业现代化。继续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坡耕地整治,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展6条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二是推进乡村生态现代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支持重点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实现农村生态资源价值。三是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持续抓好西乡、镇巴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四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

  (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城市辐射能级。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和“五个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74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继续加大城市“断头路”和居民聚集区生活道路的硬化、亮化和美化,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和美誉度。引导规范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推动25个省市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高质量发展。二是培育壮大县域经济。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引导县区聚焦1至2条主导产业链和2至3个可培育增长点,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以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为抓手,推动汉台、南郑、兴汉新区及经开区一体化发展,挺起汉台、南郑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龙头,支持经开区建成新兴产业集聚区、兴汉新区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建设滨江新区“三生融合”示范区,推进国家级褒国古城景区建设,全面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城固、航空智慧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支持洋县、西乡、宁强、镇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争先进位;力促勉县、略阳转型升级、挖潜增效;鼓励留坝、佛坪一业突破,乡村振兴、旅游强县;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山区县将重大资源类项目向平川县转移,共建“飞地园区”,增强县域经济整体活力。三是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园区循环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园区加快循环化改造,支持航空智慧新城、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生产力布局,发挥陕南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现有园区产业科学布局,避免同质化发展,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是抓好就业创业。健全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企业者等重点人群活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二是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和普通高中建设,优化新建学校布局,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快推进东辰外国语学校、北师大汉中学校等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是推动健康汉中建设。出台《健康汉中2030规划》,持续加大健康扶贫工程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建设投入,加快推进西乡县人民医院迁建、镇巴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加快十四运汉中场馆、汉中市奥林匹克中心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校园体育全面发展。四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实施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及荣军医院整体迁建项目。拓宽养老渠道、丰富养老模式,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五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和龙头文化企业发展,抓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附件:汉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附件

  汉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8年完成

  2019年计划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    

  1471.88

  9.5

  

  9.2-9.7

      其中:一产

  亿    

  205.47

  3.9

  

  5左右

            二产

  亿    

  702.15

  13.1

  

  12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    

  494.01

  14.5

  

  12左右

            三产

  亿    

  564.28

  7.4

  

  9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    

  

  14

  

  17左右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102.3

  2.3

  103左右

  3左右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469.3

  11.5

  526

  12左右

  五、财政总收入

  亿    

  120.14

  10.3 (同口径)

  

  

  8 (同口径)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    

  49.96

  9.5

  

  6 (同口径)

  

  六、货物进出口额

  亿    

  10.89

  19.3

  11.98

  10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380

  8.5

  32962

  8.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88

  9.3

  11016

  9.2左右

  八、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6.1

  

  3.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08

  

  4.3以内

  

  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2.38

  

  5.50

  

  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5.08

  

  -2.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万元

  

  -3.89

  

  -3.89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4.65

  

  -5.6

      氨氮排放量

  万吨

  

  -5.37

  

  -5.6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6.91

  

  -8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6.03

  

  -8

  十一、安全发展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0

  0

  0

  0

  火灾起数

  

  805

  -9

  

  -8

  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36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