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留坝:文明乡风拂面来乡村振兴展新颜

初夏的留坝县,郁郁葱葱的青山下林田相依,村落镶嵌在其中,路边的小雏菊肆意盛放,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田园图”徐徐展开……

近年来,留坝县“颜值”“气质”内外兼修,全面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擘画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评优树模“立”标杆

“我支持张全友为‘致富带头人’!这两年,他家庭院经济搞得好,带动了村里好几户人呢。”

“我觉得严忠志家应该当选‘最美庭院’!大家都看见了,他家院坝扫得好干净,房前屋后整理得很整洁,让人看着就很舒心。”

“王桂花是‘好媳妇儿’,家里两个老人照顾得多好,看起来干干净净、精精神神,王桂花家务活也是数一数二的。”

……

日前,青桥驿镇社火坪村一月一次的院坝说事会气氛热烈。大会上,村民踊跃发言,为自己认可的模范“拉票”。听到乡亲们对自己的表扬,获得评选提名的村民显得既惊喜又自豪。

社火坪村党支部书记焦鼎文说:“别小看这样的评议,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提醒。通过比较、评议,一看就知道谁家做得好,谁家做得不好,无形之中大家就会养成积极向好的风气。”

像这样“接地气”的院坝说事会,在留坝县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留坝县推进以“两会一规一屋一榜”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乡村德治建设体系,常态化开展院坝评议会、道德讲堂、“红黑榜”积分评定等活动,深入推进评优树模工作,积极开展“最美留坝人”孝德典型、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让群众成为村规民约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正向激励向德向善,引导群众“户户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

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共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366人,县级文明家庭5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5户。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新房酒、满月酒、升学宴、60岁就开始操办的高寿酒……武关驿镇河口村曾经是滥办酒席的“大户”。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年挣个三五万,吃席就得花一半”。

为打破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河口村率先行动,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逐户听取群众意见,修订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的招待范围、宴席标准、规模上限等细节逐一作出明确规定:礼金不超过200元,宴席不超过15桌,标准不超过500元,烟不超过20元……满月、乔迁、参军、入学等酒席禁止操办,如有违规视情况扣除当年集体经济分红。

“现在,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村里大操大办的情况没有了,大家的人情压力也小了,生活更幸福了。”对于村里的变化,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周晓明感触颇深。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不仅在河口村,如今留坝县的各村(社区)对红白事制定餐标、烟酒和礼金标准,按人、按事备餐……以“小切口”完成“大手术”,农村大操大办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殡葬改革有序推进,群众最大感受是“钱包和人情减负了”,大家的观念由“旧”转“新”,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新风徐来,乡土蝶变。曾经,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是农村百姓最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新民俗、新风气已在留坝县蔚然成风。

产业兴旺“钱”景兴

6月,走进玉皇庙镇玉皇庙村,树下有公园,转角有花圃,家家户户门前栽种着绿植鲜花,干净整洁的村中小路上人来人往,格调雅致的特色民宿生意红火。

“环境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忙都忙不过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寇家院民宿经营户寇欢说:“今年‘五一’一个假期,我就挣了上万元”。

在玉皇庙村,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栽种着各种花草、蔬果、树木,一个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扮靓了庭院面貌,提升了乡村颜值,也让游客惬意在愉悦的环境中,尽享乡村慢时光。

眼下,玉皇庙村发展民宿的人越来越多,美好的环境带给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养成了自觉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更加明白以淳朴乡风留客的道理。

“村里的民宿价格、菜品都是明码标价,要是有人‘宰’客,就要上‘黑榜’公示,不仅丢人,生意也没法做了。”寇欢说,现在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村里人都是“一条心”,精神面貌昂扬起来,发展产业也更有信心了。

文明乡风也是生产力。净化的乡村风气使农民群众积极向上,生产生活热情高涨,促进留坝县的产业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近年来,留坝县乡村“颜值”的提升为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先后建成楼房沟、道班宿、花筑云山阅等30多家独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充分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接待游客52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8.17亿元。

不仅如此,一大批农民通过发展以食用菌为代表的“四养一林”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实现了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