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洋县:社会组织“11166N”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洋县社会组织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建立供需匹配机制、进一步完善拓展村社联动机制和强化监管成效,探索实施社会组织“11166N”模式(一个主线、一个体制、一个清单、六大专项行动、六项机制、N个赋能),引导社会组织扛起时代使命,立足自身优势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发展贡献社会组织智慧和力量。

去年以来,该县社会组织贯穿“党建引领”主线,打造“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合力兴乡村促振兴的品牌行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领域重点任务落实,动员191个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健全“合力兴乡村促振兴”一个体制,选拔15个综合实力强、公众形象好、带动能力大的市级社会组织,配强10个基础好、条件足、活力强的县级社会组织,共同组建汉中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洋县合力团,形成以10个重点帮扶村为主、其他村为辅的帮扶机制。依托各类社会组织自身优势,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方位多角度助力乡村振兴多元化模式,集中资源合力赋能乡村振兴。拉出“社会组织+乡村”帮扶一个清单,该县合力团25个成员单位对10个重点帮扶村重点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帮扶结对分配清单,其他51个非合力团组织积极开展“万社助万家精准帮扶、乡村行”等行动,形成让帮扶对象“点单”、让社会组织“接单”帮扶清单模式,以此链接社会资源,合力提升帮扶效能。

该县结合全县农村和社会组织特点,分析研判,采取“市级团牵头带动+县级团联动互补”双发力方式,实施帮扶合作项目、帮助解决帮扶需求,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和典型案例。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系列工程,通过清单化管理让社会组织与10个重点帮扶村形成“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关系。按照自愿、就近的原则,开展“万社助万家”就近结对帮扶和“乡村行”主题行动。引导合力团与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特殊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结对子”,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去年开展健康、文化、教育、法律、科技、农业等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乡村行”等五大专项行动246场次。不断强化“公益品牌”行动,引导工作基础好、长期参与乡村振兴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通过优化提升帮扶项目,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品牌,将全县“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打造为全市“合力兴乡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以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行动为抓手,培育支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或备案成立,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紧抓苏陕社会组织“帮扶协作”机遇,将综合实力强、公众形象好、带动能力大的社会组织,与江苏省如皋市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交流,积极搭建交流互访和协作桥梁,让如洋优秀社会组织通过定期交流互访和资源对接、开展项目合作。

该县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六项机制”,定期掌握推进情况,分析研究并制定行动计划结对帮扶路线图,夯实帮扶责任。与驻村工作队加强帮扶需求信息对接,建立“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乡村振兴需求项目库,由相关社会组织按照需求实施帮扶。对经济弱化、帮扶力量薄弱定期优化调整,形成每个重点帮扶村捆绑5家社会组织联合帮扶格局。县民政局对帮扶组织、项目等定期进行比照评价,建立季度帮扶台账,准确掌握帮扶成效,定期通报推进,协调县委组织部在党建经费、项目申报上给予倾斜。

充分挖掘社会组织潜力,鼓励“多元化”的参与模式,强化N个赋能。该县在专业领域积极提供技术指导、资源供给、公共服务等帮扶,推动创新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赋能多个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先后在溢水镇后坝河、纸坊街道任桃、307社区等209个村开展“党旗领航+六个专项行动”“振兴合力团+乡村行”“万社助万家”“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299场次,投入款物636.62万元,受益6.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