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日起,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雨势较强。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全市上下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截至9月5日7时,全市累计转移安置13979人。
监测显示,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南郑、镇巴、西乡等地。截至5日12时,过去24小时,全市341个气象观测站记录到降水,其中4站达到大暴雨级别。汉江、嘉陵江干流水势平稳,部分支流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我市已于5日12时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应对强降雨过程中,我市紧盯风险隐患排查与管控,坚决落实“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机制,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落实人员转移避险制度。各级干部下沉一线,基层力量全员动员,持续动态摸排涉险区域人员情况,派出督导组对重点村转移情况进行抽查核实,确保“应转必转、应转早转、不漏一人”。同时,加强对转移人员安置点的管理,防止险情解除前人员擅自返回。
全市共组织6800余名镇街干部、1.7万余名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按分片、分段、定点管控风险要求,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危险区、城市易涝点、尾矿库、危旧房屋、旅游景区、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持续进行拉网式巡查排险。截至5日7时,累计对138条道路、131处在建工地、127座桥梁、42处景区、18个山口沟口、18处渡口、41处易涝点、1处煤矿、26处非煤矿山等关键点位实施封控管控,有效阻断风险源。
市防汛、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水文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值守,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严格执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通过点对点调度强降雨县区、镇街、村(社区),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针对秋雨夜雨较多特点,重点落雨区加强了夜间预警和人员叫醒工作。
在市中心城区,交管部门对部分地势低洼、积水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设置警示标识引导车辆绕行,增派警力上路执勤加强指挥疏导,全力保障高峰时段交通秩序。
气象预报显示,6至7日降雨将持续但强度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