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4号建议的答复函

类 别:B 类 

签发人:王建平 

                 汉政函〔2024〕15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4号建议的答复函


王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力促汉中加快融入西安都市圈,共同谱写两市发展新篇章。2023年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签署以来,围绕确定的合作内容,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积极承接西安相关产业向汉中转移,全年签约西安地区项目134个,总投资179亿元。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方面,在西咸新区建成秦创原总窗口汉中离岸创新中心(秦创原总窗口汉中工作站),先后促成西安有关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与我市签订10余项科研合作协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G5京昆高速扩容项目加快推进,已完成项目工可研编制。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已基本完工,实现下闸蓄水,并通过黑河管线实现向西安市先期供水。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深化西高新教育集团汉中各学校与总校交流互通,推动县(区)薄弱学校加强与西安优质名校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教研活动6轮次,两所中职学校与西安3所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医养合作方面,实现两地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取消异地就医备案申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西安企业签约康养产业项目10个。对口帮扶方面,西安给予我市对口帮扶资金900万元,另投100万元救灾资金,支持镇巴困难群众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联系转移就业525人,采购农产品477万元。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常态化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共同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加强三河口库区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确保“引汉济渭”供水质量和安全。

您提出的《关于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的建议》深入分析了当前两市协同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下一步,我市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协议》确定的合作内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和西安汉中协同发展。

一是高质量推动西汉协同发展。围绕两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以西汉协同发展集团为载体在西安搭建汉中城市会客厅和双链融合平台,畅通两地要素、资源、商品等的交流融通渠道,鼓励西安企业来汉投资发展,支持双方主办或承办大型招商投促活动,拓展合作空间。

二是深化主导产业协同。依托西安国企之家平台,进一步加深西安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与汉中分平台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西汉协同发展集团的承载作用,成立“西汉蓉”航空产业联盟,协力推进“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建设。推动汉中经开区、航空经开区与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西部创新深度合作,加强汉中数控机床产业与西安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全国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强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终端产品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合作。充分利用西汉协同发展集团作用,推动两市在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戏剧创作、旅游文创产品等领域构建周秦汉唐文化矩阵,推出汉唐文化主题专列,联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共同讲好“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和“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故事。联合开展汉文化、张骞与丝绸之路等研讨活动,扩大汉文化影响力。

四是扩大两市民生领域合作。充分利用西汉协同发展集团,加强跨区域转移就业协作,举办西汉协同发展专场招聘会推介会;支持两市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在医疗诊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鼓励支持西安优质企业来汉投资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积极协调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与汉中市相关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深化合作办学,充分发挥两市研学资源作用,深化研学实践教育交流合作。

五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水平。合作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环保人才引育、管理支撑领域沟通交流与合作。依托西汉协同发展集团,加强两市在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跨界固废危废联防联治、跨区域水源涵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补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合作。

感谢您对汉中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市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3日     


(联系人:汉中市发展改革委袁浩,联系电话:0916-262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