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汉政发〔202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汉新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汉中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3日      

汉中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及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大力发展“四个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和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80万亩以上、108万吨以上,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标。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以赴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一是大抓项目建设扩投资。持续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五个大”“六个主”,抢抓国家和全省扩投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滚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着力在“两新一重”、产业发展、民生补短等领域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推动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429个市级重点项目,深化“五个季度”抓项目和“四个一批”观摩机制,强化谋划、落地、建设全链条质效管控和跟踪督考,力促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突破1300亿元。二是提振市场信心促消费。全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及时制定出台我市实施方案,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数字消费,倡导品质消费,引领推动传统消费回补扩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发展壮大。谋划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健全完善消费券发放模式,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消费,推动消费持续回暖。积极发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加快特色商圈、特色街区建设,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鼓励推广汉家菜、预制菜,着力挖掘消费潜力。三是优化政策服务稳主体。顶格落实惠企纾困系列政策,出台更多解难题、疏堵点的精准举措,发挥减税退税降费、财政奖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联动叠加效能,打好“普惠式纾困+直达式支持+滴管式帮扶”的组合拳,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五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5万户,新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10户以上,新培育“五上”企业260户以上。

(二)千方百计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围绕“355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链长制”为抓手,一链一策在扩增量、优存量、抓变量上下功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攻关工程,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新型号飞机、陕钢中厚板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材料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加快修正药业健康城建设,支持汉王药业扩产增效,推动绿色食药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项目建设牵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强力推进219个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突破560亿元。二是发展提升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汉中算力中心、京东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打造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加快智能检测、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增材制造、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增长极。三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抓好华阳5A级景区创建,加快龙头山、紫柏山、青木川等景区提档升级,推进黎坪、桔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旅游、精品露营营地等大型旅游设施建设,推进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创新办好油菜花节、柑桔文化旅游月、冰雪嘉年华等品牌节会,着力汇聚旅游人气。培优做强康养、托育、家政、养老等服务业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四是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全面落实支持园区创新发展“1+N”政策措施和竞争性分类考核办法,突出园区特色,瞄准主导产业,鼓励园区招引配套产业和产业链项目,支持滨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兴汉汉服产业园、经开区传感器产业区中园建设,加快航空经开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步伐,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将更多工业集中区打造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支持各县区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薪酬制度和“标准地”改革,持续抓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园区自主发展能力和亩均效益。

(三)多措并举推进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构建创新格局。深度融入秦创原总窗口,加快环陕理工双创园、中央创新区等科创平台建设。以“三项制度”改革牵引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研、中试、产业化全周期服务体系,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实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强化校地企联合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30家以上。实施省市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70项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评价登记60项以上。做大做强科技赋能创新平台,全年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等科创平台15个以上。三是着力引育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天汉精英计划和天汉工匠培育工程,强化“人才池”建设管理,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培育壮大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建立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四)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完善企业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着力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内外循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投融资机制创新,鼓励使用EOD、TOD等投融资新模式,稳步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更大力度撬动吸引民间投资。全面深化信用改革,纵深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健全价格监管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国资国企运营监管,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高标准制定“一带一路”工作要点,抓好城固机场二期扩建、S27洋镇高速、略康高速、五大交通枢纽、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通道建设,推动汉中-巴中铁路、阳安-兰渝铁路连接线尽早开工,力促“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聚力打造区域内外开放高地。继续加大外资直投力度,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争取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以“产业链招商突破年”为抓手,精准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和延链补链项目。三是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智慧办”“免证办”“承诺办”,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为企业投资、建设、发展营造一流环境。扎实开展民营企业融资破解行动,建立全市统一金融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保障企业发展资金链稳定。

(五)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坚决当好秦巴卫士。严格落实林(山)长制,常态化排查整治秦巴“五乱”问题,持续巩固小水电整治成果,强化秦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筑牢秦巴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深化“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和整治修复,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统筹抓好清洁能源推广和利用,深化“气化汉中”三年行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产业等绿色能源,加快镇巴县、南郑区页岩气开发利用和勉县、佛坪县抽水蓄能项目建设,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降碳。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完善交易市场和定价体系,支持“两山”资源公司实体化运作,促进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转换。

(六)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万亩以上。坚持“粮、菜、油”同抓,落实好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08万吨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102万亩、产量达到290万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二是着力推进巩固衔接。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挥帮扶产业和社区工厂带动作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持续抓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物流等基础设施,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三年行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建设,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是高质量推动县域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落实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若干意见》和《激励办法》,用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强化“五项机制”和督导考核结果运用,提升县域经济聚集度,确保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老旧小区、老旧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性特色产业小镇,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推动县城扩容提质。

(七)倾情倾力改善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细化实化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举措,深度挖掘项目带动就业潜力,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加快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逐步缩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突出抓好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统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普及性。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深入实施“三医”联动改革,全力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汉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扎实推进“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善养老托育服务规划体系和服务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托育、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努力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加快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市创建,高水平办好“一带一路”铁人三项等精品赛事。三是突出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充电桩和燃气热力设施建设,建设改造一批县镇商贸中心和农贸市场、运动场地、城市绿廊、口袋公园,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民生领域补短板优供给。

(八)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牢发展安全底线。一是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及时优化防控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救治资源储备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强化医药储备供应,确保群众用得上药、看得了病。全力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健全远程医疗和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立群众自主买药、自主寻医解答、自主居家治疗康复的链条体系。二是从严从紧抓好安全生产。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城镇燃气、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危化品、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亡人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积极稳妥抓好风险防范。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严禁违法违规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健全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健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制,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建立项目建设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机制,严防超预算超概算超标准建设。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国资国企等专项审计。四是协同联动抓好社会治理。完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础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综合治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件:汉中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附件

汉中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2年完成

2023年计划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    

4.3

7以上

    其中:一产

亿    

4.2

5以上

          二产

亿    

5.8

8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    

5.4

9左右

建筑业增加值

亿    

13.3

15左右

          三产

亿    

2.9

7以上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亿    

13.3

8以上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102.1

2.1

103左右

3左右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643.88

7.6

695.39

8左右

五、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    

49.08

6.5(同口径)

52.5

7

六、货物进出口额

亿    

35.83

15.39

38.34

7以上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776

4.5

41684

7.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224

7.2

15362

8左右

八、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3.62

3.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以内

4.3以内

九、粮食安全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384.59

≥380

    粮食总产

万吨

109.7

≥108

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2左右

-2.7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万元

-3.89

以省上

下达指标为准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

1194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

45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212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475

注:1.生产总值及其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部分指标2022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