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顶层设计实现规范运转
围绕全县“三支柱、四区域”产业发展布局,2017年,该县农业农村局整合产业发展培训资源,联合林业局、科技局成立了农业技术110指挥服务中心,组建略阳县高层次农业专家服务团,建立覆盖全县的包村技术指导制度,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发展指导员、户户有技术服务明白卡,以“零距离、点对点、贴身式”到位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努力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富裕农民。为进一步规范略阳“农业110”运行,该县先后制定了农业技术包村指导员制度、略阳农业110技术服务手册等文件,制作了包村技术指导员服务工作手册和技术服务明白卡,建立了部门联席月例会制度,按月准时报送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培训(出“警”)资料,并要求各包村技术指导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新闻报道和1篇产业脱贫典型事迹总结材料。
细化组织实施确保服务成效
为确保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成效,略阳农业110指挥中心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不足,及时纠偏改进提升成效,保证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积极与林业、科技部门单位联系核实包村指导员最新信息资料,对离岗、离职人员进行摸排核实,对个别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技术人员更换,确保技术服务工作不走过场,扎实到位。成立督导检查组,通过开展入村走访、电话核查、微信了解等方式对全县152个村的包村技术服务指导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进行抽查督促。今年5月到6月,略阳“农业110”成立了农业、科技、水利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检查组,对全县156名包村技术服务110指导员工作开展督导抽查,重点对指导员工作手册登记记录、指导员开展技术服务进度、110明白卡张贴、各村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培训计划、开展技术培训花名册,培训场景图片等相关印证资料、工作月统计报表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全部整改到位。
强化技术力量助推产业发展
高水平专家团队是农业技术服务的灵魂和关键。近年来,略阳“农业110”围绕略阳乌鸡、食用菌、中蜂、蚕桑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和武都花椒中心、四川旺苍猕猴桃等一线技师充分运用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灵活多样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及性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高职业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产业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曼副教授是陕西省科技特派员,也是略阳县“农业110”略阳乌鸡养殖特聘专家。去年以来,张曼带领项目团队已在略阳开展乌鸡养殖专项培训5次,培训人数400多人次,极大推动了略阳乌鸡养殖技术提升和产业整体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创新工作模式先进典型涌现
按照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总体思路,略阳“农业110”总结形成了三个全覆盖、三个相结合和三个必须有的培训模式,即:156名农机专家对全县152个村技术服务包村指导实行全覆盖,全县贫困户产业发展贫技术服务需求实行全覆盖,全县脱贫产业发展技术项目实行全覆盖;线上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传统生产与新科研模式相结合;农技专家包村指导要做到产业发展必须有项目,开展培训必须有计划,培训结束必须有成效。“三三制”培训模式实践有力促进了略阳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工作的良性发展,确保了培训工作落地生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了马良俊、张曼、牟明红等一大批优秀农技服务专家和一系列产业发展先进典型。
两河口镇张家坝村的鑫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牟明红任该村技术帮扶指导员。在牟明红的指导下,该合作社确立了“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农业110”包村指导员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高产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服务,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到2019年11月,该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土地30亩,拥有食用菌大棚115个、1000立方冷库1个、厂房及活动板房500平米的高水平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按合同约定为贫困户每股分红3000元,2019年度实现分红27.3万元,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上半年,略阳“农业110”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对口帮扶指导130场,培训9203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80余份,极大促进了略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