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就业门槛低 投入成本少 市场需求大

南郑做强做大“五编”产业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一条青藤缠出各式各样的藤产品、一根竹子做成构思巧妙的竹制品、一缕棕叶编成形神俱美的扇子……

近年来,南郑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依托省级非遗项目藤编和棕编,以及扇编、竹编、手工艺编织等传统产业项目,具有市场需求大、投入成本少、就业门槛低、工作方式灵活等特点,做大做强“五编”产业,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编藤椅在我们这里有传统,很多人都会。编的时候不能急,得一步步来。”在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藤编厂里,只见青藤在工人李翠英双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椅子的一条腿就“穿了外套”。李翠英家住工厂附近的村子,从事藤编已经30多年,算是这个行当的“老手艺人”,每月有近3000元收入。

农村群众居住面广、分散,部分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就业。为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区创新“传承人+培训班+小庭院+合作社”产业模式,通过园区产业聚集、庭院自主加工、企业订单带动、电商助力销售,继续做大做强“五编”产业。

“闲时候编了600多把,都有人上门收,不愁卖。我自己有电商平台,还经常帮别人卖!”两河镇白庙村周婷在家带孩子,平时再干点农活。通过扇编培训后,心灵手巧的她经常请教老一辈手艺人,现在她也成为扇编“高手”,一年能为家里增添近万元的收入。

该区开辟居家灵活就业新路径,吸纳低收入农户、“三类人群”、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在“五编”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各个环节就业,实现产业振兴、群众增收。截至目前,该区“五编”产业辐射带动6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84人,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年均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