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汉台深化婚俗改革成果培树文明新风

倡导婚俗新风 发挥阵地作用 开展婚姻辅导

5月20日,汉台区婚姻登记处迎来了今年首个结婚登记高峰。大家手捧玫瑰,头戴婚纱,等待着领证。完成登记后,新人统一乘坐“爱情巴士”前往汉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等候汉台区首个户外集体颁证仪式的到来。

与众不同的仪式感,让活动现场的新人不仅感到甜蜜浪漫,而且觉得践行朴素节俭、健康向上的婚姻价值观十分有纪念意义。近年来,汉台区不断推动婚俗改革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坚持试点先行,进一步拓宽思路、主动探索,创新推动“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向上的婚俗新风,提升婚姻服务效能,全力为群众幸福“加码”。

婚事简办,观念转变了

比排场、比阔气、比菜品……在农村,家家户户办婚宴酒席总绕不开这些攀比陋习,一度让村民感觉身心俱疲、负担沉重。但是,近几年在汉台关于结婚的一些陈规陋习,其蔓延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村民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在汉台区铺镇李冲村,文化礼堂墙面上4块红彤彤的“村宴菜谱”引得村民纷纷点赞。墙上的菜谱根据不同时令搭配不同菜品,符合当地村民消费水平,每桌菜谱均价控制在1000元之内。菜单中既有汉中传统菜,也有乡村特色菜,冷热搭配,荤素俱全。这样一份由村民选出来的菜谱,大家吃得高兴、吃得实惠,还拉近了邻里间的感情。“村宴菜谱”上墙,村民自愿选择,花钱花得敞亮,既让“村宴”真正回归本义,也让人情交往更加淳朴。

为破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汉台区大力指导各镇(办)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签订承诺书,严格依纪依规进行婚丧事简办,不送不收非亲人员礼金,杜绝燃放烟花爆竹、鸣放电子礼炮和纸礼炮等扰民行为,以移风易俗涵育乡风文明。同时,倡议全区数万名党员签订承诺书,严格控制婚宴操办规模,222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简办、婚俗改革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确定22个婚俗改革示范村(社区),以点带面,推动婚俗改革工作有序深入开展。

集体颁证,仪式感有了

过去,结婚登记场所简单、质朴;如今的婚姻登记室,公园式婚姻服务中心,处处彰显浪漫。以往领证只是两个人填表盖章就结束了;现在则以“集体颁证”等更丰富的方式来为新人记录爱情。

走进汉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红灯笼映入眼帘,装扮一新、充满喜庆氛围、精心设置的倡议签字墙,引导新人们自愿参与到树文明新风的创意拍照环节中来,树立“拒绝高价彩礼”“婚事简办不减爱”等新观念。大厅旁的汉台区婚俗文化馆内,展示着古代结婚习俗、婚姻历史沿革等传统婚姻文化,体现了时代变迁,更进一步引导新人培育健康、文明、节俭的婚俗意识。

按照国家5A标准,汉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科学设置结婚大厅、颁证大厅、家庭辅导室等,购置高拍仪、人脸识别设备,为当事人营造温馨、便利的工作环境,并注重融入具有汉风古韵特色的传统婚姻文化元素,将婚姻登记中心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宣传窗口,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婚姻登记中心的整体布局,优化功能区域设置,提升登记服务水平。

婚姻辅导,为幸福护航

为解决离婚率高这一难题,汉台区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并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入手,制定辅导服务工作规范,不断拓展婚姻服务内涵,采取招募专业的律师团队入驻、跨部门联动等方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不断建立完善集婚前教育、新婚辅导、婚姻关系调适等“全流程”“跟进式”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天汉有爱”立体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格局。

推行倾听诉求、共析法理、明辨是非、寻求帮助、开导沟通、事了人和六步工作法,挽救了婚姻残破的家庭。通过公益创投、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扶持途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婚姻家庭辅导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以来,汉台区实行‘离婚冷静期’后,离婚率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婚姻登记处家庭辅导工作,我们将用心用情多方面、多角度为当事人服好务、解好难!”汉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说。通过婚姻窗口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周到的服务态度,汉台区的离婚人数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正是有了婚姻辅导的有效介入,使得多对婚姻回归幸福家庭。

下一步,汉台区将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成果,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不断丰富婚姻登记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打造婚姻文化传播新阵地,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多元化走本土特色的“甜蜜经济”发展之路,在建阵地、优服务、促发展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谱写汉台婚俗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