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村居,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初冬时节,走进巴山深处的镇巴县,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和美乡村画卷展现眼前。近年来,镇巴县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治理、集体经济、文旅发展上下功夫、出实招,全力绘就乡村美、产业旺、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推进乡村治理绘就美好生活
远在北京务工的黎坝镇长柏村村民王某给该镇医保服务站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王某某感激地说道:“以前我申请医疗救助,要拿着资料在老家、北京两头跑,有时资料准备不齐全还要重新跑……现在镇上推出的村级代办服务,我只需将医疗票据和申请书邮寄到村上,就能给我办医疗救助,对我们这些在外地务工的人来说,既简单又方便!”
镇巴县持续激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动能,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代办机制、代办事项和代办模式,建立健全县、街道(镇)、村(社区)“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建立“上门代办”服务机制,推行“预约上门+现场办理”代办服务模式,实现特殊群体有事“在家办”,让群众感受到“一站式”帮代办服务的速度与温度。目前,全县9类218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纳入跑腿代办服务范围,基本覆盖群众日常所需。累计帮办代办事项187件次,办结率达到98%以上,切实为群众的幸福“加码”。
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今年是平安镇平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小飞进入社区工作的第5个年头,看着平安社区有的田地无人耕种成了撂荒地,潘小飞组织动员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为解决人和技术的问题,社区成立农事服务中心,利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传统耕种,目前农事服务中心已拥有拖拉机、碎土机等十余台机械,在农作物耕种收割全过程节约了大量人力与时间。去年以来,平安社区共种植水稻230亩,收获大米13万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为辖区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5个,村集体经济拥有了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商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是平安社区发生改变的原因,这只是镇巴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该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农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县积极推广“联村共建、以镇带村、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多元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群众创收致富、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全面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运用擂台比武、农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等方式,促进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双提升”,切实加强党组织在农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组织建成新时代坚强战斗堡垒。据悉,全县20个镇办组建镇级平台公司21个,实施“4+x”特色主导产业项目353个,投入巩固衔接资金1.45亿元,带动1.2万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目前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完成3336.8万元。
农文旅融合谱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该县兴隆镇正全力打造“云居镇巴·茶栖小镇”文旅品牌。楮河茗饮茶旅融合项目是兴隆镇近两年新引进的重点项目。“以前,这里是一座荒山,2022年5月,我们开始谋划、建设楮河茗饮茶旅融合项目,陆续建成2600亩观光茶园、茶叶加工厂、游客中心、山居民宿、茶博研学馆、星空露营地等设施,现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李田介绍道,目前已吸引游客近万人次,间接带动全镇餐饮、住宿等收入300余万元。
该县以美丽乡村为依托、特色产业为主线,强化县镇村三级党组织的统领功能,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定期举办深化“文化+旅游”等特色文旅活动,让群众在游玩中感受到镇巴乡村民俗的独特魅力。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发布“高山滋养文润茶香”茶旅精品线路(观音镇观云山茶园—兴隆镇怡溪春大桥梁茶园—兴隆镇楮溪源景区),形成连线、拓面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镇巴县通过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赋予新的价值,在为村民的富裕生活铺设更多的实现路径的同时,也让游客畅享田园风光,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和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