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略阳县:从“小特产”到“大产业”

略阳县绿色食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由于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示范引领,近日,略阳县被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标准创新联盟授予“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称号。

“略麻1号”“略麻2号”荣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其中“略麻1号”被列入全国10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运用典型范例之一。

这些成就标志着略阳县在绿色食药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强基地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富民模式

春回大地,正值中药材生产的关键时期,走进白雀寺镇白雀寺村天麻种植基地,村民们正熟练地将无性繁殖的天麻进行翻框,菌棒与椰糠沙子的混合基质在循环利用中焕发新生。“从种下到收获,全程我都参与了,就地务工挺好的,村里给的报酬很合理,就希望村集体能多发展产业,我们就能长久在这务工了。”村民杨丽说。

作为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该基地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构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种植”产业链,不仅实现菌材二次利用降本增效,更带动46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乐素河镇桃园子村,“林地+中药材”林下经济模式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淫羊藿种植基地,村民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挥锄覆土。该村盘活村民闲置林地,种植淫羊藿200亩,管护期过后,预计每年收益可达5万元,带动3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该县积极探索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通过“企业+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2024年全县依托山林资源新发展药材3.8万亩,林下种植天麻1.5万亩、黄精5144亩、淫羊藿4107亩、柴胡1万亩、猪苓2210亩,有效缓解了粮药争地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带动脱贫户6200多户,户均中药材产业奖补1773元,带动户均增收13732元。

强链补链从“一株苗”到“亿元产业集群”

每个月8日和28日,略阳县绿色食药科技产业园的中西部天麻贸易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天麻种植户和采购商在此交易洽谈。

“我是来自安徽亳州的,主要来这里购上一些天麻片。这里的天麻质量好,天麻素的含量都达标。”一位客商说。

贸易中心主要提供天麻交易结算、物流、仓储、货物检测、数据分析等业务,通过企业和农户、合作社的直接贸易,减少中间环节,让天麻种植户直接受益,同时也为采购商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采购渠道。全面贯通从种植到交易、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种植户和天麻采购商提供交易便利,实现互利共赢。为充分发挥略阳天麻主产区优势,增加天麻种植户、合作社收入,促进略阳天麻产业发展,去年,略阳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中西部天麻贸易中心。自开市以来,已成交天麻800余吨,成交金额1.2亿元。

科技接力打造中药材产业“芯片”

经过40多年发展,该县形成了天麻、杜仲、猪苓、黄精、银杏、柴胡、林麝七大骨干药源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等资源优势,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92人,紧盯中药材种植时间节点,分组到镇到村针对天麻、猪苓、杜仲、黄精、柴胡、淫羊藿六大主要品种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实施“火种计划”,开展天麻工厂化无土栽培试验,填补该领域国内技术空白;投资1000万元建成投产全国首套物理提取杜仲胶生产线,该项提取技术全国领先,助力杜仲全产业链实现新突破;成功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运用典型范例推广宣传;开展天麻、猪苓、杜仲、黄精4个品种的中药材趁鲜切制,列入全省趁鲜切制标准定制企业产品。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地存面积70余万亩,全县已有中药材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个,中药材加工流通企业14家,已研发生产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茶饮品、提取物等30余个系列产品。3个产品取得国家生产批号,14个产品通过SC认证,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出冰镇天麻、天麻刺身、天麻乌鸡汤、天麻烧排骨等系列养生药膳。绿色食药首位产业产值达到39亿元,成功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从“一株苗”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发展快车道。